“萼贝”擎起万源市蜂桶乡“秦巴药乡”半边天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13 12:01:08 编辑:尹岚 点击:
作为全国三大、全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万源境内高山气候明显,森林植被丰富,中药材种类多达1206种,被誉为“秦巴药库”。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优势,让万源萼贝等中药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冬日里的蜂桶乡景色如画
万源市蜂桶乡无疑在这方面成为大赢家,2021年、2022年先后成功创建为“万源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成功创建为达州市“秦巴药乡”。在今年5月8日,该乡又从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得到一个好消息:千年萼贝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正式拿到进入中药材市场的“金钥匙”。
据万源市蜂桶乡党委书记康政德介绍,萼贝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专家对产于万源萼贝进行基原鉴定时,经专家组综合分析论证认为:根据《中国植物志》《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现有文献资料,万源萼贝基原为“川贝母”中的“太白贝母”,首次在学术上确认“萼贝”原植物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对植物形态和药用部位进行了系统描述。
蜂桶乡地处川渝两省市交界处,距万源市主城区70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4.7℃,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和边界乡镇。
以前,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是限制蜂桶乡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2015年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批,过去一直依靠自然资源供给的现象正在逐渐淡化,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渐渐将眼光转向了发展与保护并存,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规模化养殖蜂桶药蜂蜜,大面积种植川贝母、党参、药木瓜、百部等中药材,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贝母又叫“蝱、莔、药实”,最早记载于《诗经》,入药最早记载于《万物》。清乾隆六十年编《太平县志》记载:花萼山产贝母质量最好。有土谚:川贝甲天下,萼贝冠全川。“萼贝”早于“川贝”作为商品入药。
 在花萼山下土生土长的“80后”青年项能鹏,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祖祖辈辈视萼贝为宝贝,那么如何将野生贝母进行移植种养,将它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带动乡亲们发家致富呢?从2014年开始,项能鹏先后到省、市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拜访中药材专家,为发展萼贝“把脉问诊”。项能鹏的创业行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专门为他建立“专家工作站”,帮助其对萼贝进行基源鉴定、化学成分分析,传授育苗和栽培技术等。2018年,在有关单位牵线搭桥下又成功通过技术成果融资,引进九州通资本,成立万源市润雨药业有限公司。
 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萼贝母育苗大棚
初冬时节,被群峰环绕的万源润雨中药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清一色的大棚一字排开,棚内已有少许嫩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掏出一颗龙眼大小的植物,向来参观的人群展示,“这一颗人工驯化的萼贝原源种,市场价值50—100元。”
 工作人员在展示萼贝原源种
“萼贝扩繁工作其实也就像是煎药,火候把握是关键,既要保持药理的原生性,又要实现产量提升,确实是个技术活儿。”万源市润雨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张黎说。
“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萼贝育种。”据项能鹏介绍,“依托天然地理优势,目前公司在蜂桶乡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地带,建成自动化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育种基地100余亩,商品萼贝规范化种植基地2000余亩,通过科学的基源研究和野生驯化,成功进行了扩繁和栽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5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近1万元,实现稳定增收。为当地培养萼贝种植‘土专家’60余人。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亿元,2030年产值达10亿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尤其如此。为破解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达州市政府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专门签订了《推进达州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积极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达州产业技术分院,筹建秦巴道地中药材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创办达州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生已达6300余人,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全市设立了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每个特色品种配一支专家服务队,未来将建立中药产业科技转化孵化园,为更多的“项能鹏们”搭建平台服好务。
 秦巴道地中药材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走进基地
领导的关怀是创业者工作最大的动力。2022年6月18日,是项能鹏激动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率队在万源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调研督导“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时,来到了项能鹏所在的公司,邵书记详细了解萼贝种植、加工及销售情况,希望企业立足本土生态优势,运用好农业种植新理念新技术,持续加大科技攻关,丰富产品形态,聚焦特色产品持续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邵书记的一席话,给了项能鹏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现在搞了中药材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自己还种点中药材,收入比以前多多了。”在万源市润雨药业有限公司务工的村民胡兴连看来,过去是“靠山只吃山”,现在才晓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万源市润雨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项能鹏(左二)向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兵(右二)介绍中药材基地发展情况
“近年来,蜂桶乡在狠抓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同时,依托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建设冷储库房,新建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3条及其配套加工设施,大力开发川贝母(萼贝)、药木瓜、百部等中药材加工产品,实现年加工量达100余吨,并与九州通医药集团、润雨中药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销售合作关系;实施‘中药材旅游’农旅融合项目,打造萼贝花、木瓜花休闲长廊等观赏旅游业,年吸引游客4000余人次,带动销售中药材产品50余吨;主动衔接万源市药材企业、商人等到乡收购,全覆盖动员帮扶责任人开展消费帮扶、以购代销等,持续扩增中药材销售渠道。”万源市蜂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庆说,该乡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三网建设已完善,设施设备齐全。基地配套建设蓄水池、沟渠、智能喷灌、信息化监控等规模化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完善,充分保障企业及周边农户生产生活需要。辖区内中药材种植基地于2021年纳入全国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
万源市蜂桶乡道路两旁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宣传牌
该乡立足“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村情实际,采取自主经营、生产服务、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中新房子村自主经营特色农产品、中药材销售,并于2022年实施百部种植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预计2025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桥坝咀村、让水坝村通过入股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分红,以及木瓜苗、成品木瓜销售、打造木瓜休闲长廊发展乡村旅游等,助推集体经济壮大增收。2022年,三个行政村分别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37万元、1.19万元、1.25万元,较2021年收入增速均达10%以上。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产业带动、示范引领,积极推广“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合作方式,建设一批种植技术先进、生产模式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该乡将形成“一乡一特色品种,一品种一示范基地,一基地一专家团队”的发展模式,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培育中药材主要品种1-3个,培育种植技术能手30人,带动11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蜂桶乡党委书记康政德(右二)向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波(右一)介绍“秦巴药乡”取得的成效
“我们主要是突出环境优势,打好中草药种植、土特产品牌培育、野生蜂蜜养殖、休闲康养这几张生态产业牌。”蜂桶乡党委书记康政德说,以“秦巴药乡”品牌支撑,以中药产业为纽带,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蜂桶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科研人才“四位一体”利益链,通过产业示范带动、中医药文化宣传等,规范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之乡和集休闲、观光、避暑、康养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为发展山区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李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