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天气逐渐变凉。雅安市名山区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内却一派繁忙的景象。
一株株嫩绿的油菜苗,整齐地栽种在一排排整理好的土地上。
“来年四五月份,这里又将成为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名山区车岭镇天池村党委副书记郑明江表示。
今年秋天,园区水稻喜迎丰收
农田之变添了乡村美景
走进初冬的天池村,村道两侧的树叶开始发黄,路边草丛中一朵朵金黄的花随风摆动,村子旁边的小溪唱着哗啦啦的歌一路向前流淌,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约着在村道上散步。村子另一边的名山区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中,村民们正弯着腰栽种油菜。
据了解,名山区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涵盖车岭镇全域及新店镇中坝村,按照“一带二园四区”规划布局,即成雅快速路综合枢纽带,寨子山农业主题公园、农产品集中加工园区,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悔沟玉米大豆种植集中区、金刚粮经复合种植集中区、岱宗粮经复合种植集中区,总面积12000余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200亩,示范区面积11000余亩。项目总投资29800万元,计划2024年底完工,将建成集粮食生产、农耕文化体验、农业深加工、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园区中正忙碌着的村民,一手拿着锄头挖窝,一手将一株油菜苗放进土窝中,并用旁边松散土壤支撑住菜苗,再微微用力按压,一株油菜苗便种在了土地上。
连续大半个月来,天池村村民陈开文和其他80多位村民从一大早就在地里忙碌。
“种的是产黑菜籽的油菜,出油率高。” 雅安瑞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瑞表示,为了景观打造,部分地块种植了彩色油菜,目前1200亩地已基本完成了油菜栽种,这两天正在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种的油菜。”陈开文指着种好的一大片油菜地说,“去年办油菜花节的时候,这里热闹得很。”
陈开文说,油菜花开放的季节,这里一片金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拍照。天池村,一下子变成了“网红村”。
前不久,这片土地上的稻田美景同样引人入胜。从上空俯瞰,可以清楚地看到“稻香名山”四个字,四个字的旁边还有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图案。
9月23日,以丰收为名,游客们欢聚在天池村的稻田之中,共同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名山区各个乡镇都拿出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尽情展现大美乡村的独特魅力。稻田中,摸鱼、捉鸭更加精彩。通过活动的搭台,天池村的魅力得到进一步展现。
天池村,也靠着园区开始吃上了“旅游饭”。
“目前,我们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一家咖啡馆,月底就将动工。村民们开办民宿农家乐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说起天池村迎来的新变化,郑明江滔滔不绝,因为天池村人正在亲历农田变公园的奇妙过程。
当地村民正在园区中栽种油菜苗
低产茶园成了高产粮仓
土地变成了景点,这是以前天池村村民不敢想的事情,因为这里原来大部分是一片低产茶园。
同样,这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名山实践,不仅有效夯实了名山区粮食安全根基,更是推动农民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名山区以三级“田长制”责任落实为抓手,对全区地势较平整的近20万亩茶园进行科学分析和规划,结合农民种植习惯和意愿,将700余亩零星散碎低效茶园实行统一流转退茶种粮,实现粮油基地连片、统种统防统收。统筹财政政策和资金2000余万元,制定出台粮食规模化生产财政奖补政策和鼓励退经还粮财政奖补政策,支撑农民退茶还粮和粮食规模化种植积极性,为园区建设提供“良法”保障。
同时,名山区积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引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多个高产高抗性优质水稻品种,与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共同建设200余亩良种示范基地,培育玉米良种洼地,筛选适合本地区的高产高效玉米良种。同步开展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形成最适宜本地区双高产种植模式。集成一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全程可追溯智能体系,为园区提供“良种”科技支撑。
在建设过程中,名山区在园区创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因地制宜调整划分田型,彻底打通区域壁垒,建成“宜机操作、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1200亩高标准粮经园区核心区;大量运用测土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推动沼渣沼液还田,在有效提升耕地肥力同时,大大减少农村养殖面源污染,有效形成绿色种养机制,为高产丰收夯实“良田”基础。
此外,以“园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机制,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引进智能植保无人机、山地掘根机、大型耕整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等大中型农业装备,以及天敌友好型频振式杀虫灯、小型旋耕机、静电超微悬浮电动喷雾器等中小智能化、复合型农业装备投入现代农业园区,改变传统手工农作模式,实现机械化耕、种、防、收,为农业机械化耕种配备“良机”助手。
仅用半年时间,名山区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已初见成果。园区推广种植3个水稻、2个玉米和3个大豆高产良种,确保了种业安全,集约化生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50%以上,确保了绿色种植;实现694亩茶园变耕地,完成耕地恢复补充任务,有效破解耕地“非粮化”难题;园区由单一的农业种植生产转变为集农业旅游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通过集约化生产和科学化改良,实现粮食产量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以上,以工代赈和参与项目建设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人均增收超1000元;机械化率达95%,种植使园区生产效率提升80%以上。名山区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的现实实践,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了“良田粮用”。(雅安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