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地球生命基石,当生态环保主人翁

——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获奖作品展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15 17:59:11 编辑:张夏桐 点击:

“小朋友,你知道大熊猫宝宝刚生下来有多种重吗?”

“同学,请回答最早记录了大熊猫的书籍是哪一本?”

“2023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颁奖仪式 摄影:宗一熹
11月11日-12日,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获奖作品展在汶川县锅庄广场举办。可爱的“大熊猫”、优美的民族舞蹈、丰富的游园活动,每一个项目都刺激着孩子们兴奋的神经。现场通过答题集章兑换活动奖品、参与手工制作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300余幅用画框精心裱装的自然笔记布置在广场周围,“探秘红砂岩”“南瓜成长记”“螃蟹的生存环境”……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自然笔记、自然手作展现出他们眼中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2023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作品展 图源:熊猫少年丨Panda teenager
征集2万余幅作品
孩子的探索与构思令人惊喜
本届自然观察季自3月启动以来,共覆盖四川省21个地市州,征集2万余幅作品,评选出122个获奖作品,线上影响超5万人次。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吴晓川教授 摄影:宗一熹
作品展现场举行了“2023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颁奖仪式,邀请到自然观察季南充市组委会负责人、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吴晓川教授作主题分享。

“2023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颁奖仪式 摄影:宗一熹
来自成都市天府新区元音小学二年级的张骏佑小朋友制作的《螃蟹的生存环境》获得了本届自然观察季的一等奖。“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它让我认识到要多了解、观察、发现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张骏佑小朋友在获奖后说道。

“2023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获奖作品
“我们也很看好这种自然教育形式,它具有一种带动性。”张骏佑的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然观察季拓展了孩子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家长明白在课堂之外,为孩子的兴趣留出足够时间。在自然观察中,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构思时,家长应该先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再帮助其丰富细节、实现目标。”
张骏佑的父亲回忆道:“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周末去户外玩耍。而孩子的视角与大人不同,经常会观察到被成年人忽视的细节并结合自己的知识主动探寻思考。当他带着自己的观点与我们交流时,让我们也感到很惊喜。”
从身边细微处做起
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线下专家评审现场 图源:熊猫少年丨Panda teenager
四川自然观察季自2022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它用图文结合、手脑并练等形式,让孩子们生动地展现出身边的“小自然”、激发好奇心、点燃兴趣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自然观察季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走进自然,去触摸、去体验、去思考,感受自然的原貌,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理念。
吴晓川教授在采访中提到,自然观察季活动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式。现在国家正实施“双减”政策,提倡给孩子减负,自然教育作为课堂之外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索的精神,要求孩子从小养成关注身边自然环境的习惯。
在自然观察季中,导师会推荐一些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给学生及家长,鼓励孩子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选题。孩子在自然界里会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他们可能会喜欢上一株植物、一只昆虫、一群小鸟……再引导其主动发现自然、了解自然、长期关注自然。在此过程中,孩子会自主思考事物与周边环境的关联,形成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方法。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自然观察季活动的开展,许多家长都对自然教育产生了认同感,意识到自然观察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家长们开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去户外接触自然,甚至出发之前做一些功课,随时为孩子科普。同时,吴教授仍呼吁部分家长,不要把自然观察季当做一个比赛,应该当做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的方式。

“2023四川第二届自然观察季”获奖作品
在自然观察中有主见的孩子更应该得到鼓励与支持。这一点在本届自然观察季的评选过程中也有体现。作品的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画面的美观度,更取决于孩子参与研究的自主程度。
多维创新宣教模式
汶川自然教育体系获专家好评
吴晓川教授指出,自然教育需要有组织、有团队、有政策、有平台、有展望,汶川自然教育体系框架搭建得很好。

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调研活动 图源: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
近年来,汶川发挥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借助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及社会科研力量,创新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全体系构建“自然教育和科普宣教专家组”和“大熊猫文创专家组”等科研项目专家组,积极搭建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加大企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有效保障自然教育与科普宣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吴晓川教授分享道,参与到自然观察季才了解到,活动的组织机构中,如保护区、景区、博物馆等单位都愿意主动参与到自然教育中,积极为青少年观察自然提供场所、主题。自然观察往往受到季节、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有了更多单位的支持,选材就变得更丰富,青少年的参与度也会随之提高。

天府书展上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自然教育手册》
据悉,汶川正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建设,探索以多维度宣教结合的创新模式,推动自然教育科普宣教水平全面提升——已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自然教育手册》《汶川县生物多样性图鉴》等科普丛书;设置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志愿者服务站点10余处;启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入校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活动,影响受众超10万人次,探索规划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互融共促的导师成长路线,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配置。
吴晓川教授总结道,四川自然观察季举办到第二届,社会各界对它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良性发展趋势。未来还可以引入短视频、文创作品,研发有高度的自然教育课程等更丰富的形式。今后自然教育将成为青少年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双减”以后一种科学性的、探索性的、具备丰富资源的新学习方式。(王钰莹 张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