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寒冷的冬至季节,但在成都双流黄水镇楠柳社区3组、5组区域城中村改造拆迁范围拆而未用的闲置土地,通过回填土种植并设计造型后,播撒种植在该区域的花开草青,最让人惊艳的是这里有许多盛开的菊花,还有彩叶草、醉蝶花、粉黛乱子草……园林绿化中心通过两拆一增项目形成一条美丽风景带,为周边居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这些拆而未用的150余亩闲置土地上,以前百姓拣种、乱搭建、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通过两拆一增,拆除破损围墙,清理垃圾,撒播格桑花、太阳花、三叶草等不同品种草籽,村庄变景点,荒地变公园,校园及居民小区周边各种鲜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前这儿全是城中村改造拆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整治人居环境,引进格桑花、太阳花、三叶草种植,现在是‘地上有花,墙上有画,户户通了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照着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对比今昔生活环境的变化,楠柳社区63岁的涂双全幽默地说起了顺口溜。
黄水镇楠柳社区的嬗变,是成都双流近年来持续美丽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年来,双流人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双流黄水镇做细各类小区治理,共绘‘美丽家园’新景象。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不挖山,不填塘,不搞大拆大建,不改变乡村风貌和肌理,充分保留乡风古韵,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黄水镇副镇长朱冕表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专班,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镇社区组三级网格50个,投入资金365万元。
12月23日早晨,银河路新棠中,细雨如丝,密密地斜织着,远山近树,皆笼罩在雨雾之中。
雨后初晴,正值周末,楠柳社区的“美丽家园”游人络绎不绝。
大家或信步田间地头,或徜徉多彩花海,或在采摘园品尝一口酸甜的柑橘,或在花海里用镜头细心寻找,期待着那美丽精彩的画面带来的喜悦。
“网红”小姐姐们打开手机,和粉丝们分享着田园风情;村里的大姐们,唱起欢快的小曲小调,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冬日的黄水镇楠柳社区,一派生机勃勃。溪水潺潺,鲜花吐艳,白墙黛瓦的川西风格民居掩映于古树浓荫中,新棠中的教学楼下的围墙外,不时有游客驻足聆听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79岁的刘素芳老人习惯于傍晚时分在社区绿道上散步,她所在的黄水镇楠柳社区6组,清澈的小河流经她家的门前,宽阔的村道延伸远方。“现在的生活环境好多了!”谈起村子近些年的变化,刘素芳连连称赞,“河水干净了,树木增多了,临街的老房子修缮一新,休闲广场被利用起来,大家生活更舒心了。”
“打造‘美丽家园’,我们先从改善人居环境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开展沟渠溪塘等小微水体治理,同时加强村庄景观设置、墙面美化。”楠柳社区党委书记吴远平说,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村民自发筹资、投工投劳,实现了村居环境大提质。
黄水镇副镇长朱冕表示,去年黄水镇通过验收“散居院落整治”为抓手的“美丽家园”项目13个,今年计划完成70个,项目以生态美、社区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这“五美”为建设标准,要求社区美打造做到“精致精美”,“社区环境变美了,社会风气也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更高了。”
扮靓乡村的同时,正逐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在黄水镇13个社区、村中,改造完成的“美丽家园”设有文化广场、钓龙虾基地、稻香游乐场、古蜀农耕文化长廊等,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白塔社区党委书记肖道全说,“美丽家园”改造融合了当地文化实际,依靠毗邻街镇的地域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形势看好。
地处牧马山麓的白塔社区,美化“升级”后的“板坡良舍”农旅融合景观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空港花田、板坡雅舍、八角古井、生态火锅等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白塔社区产业发展带头人邬良彬说,村居环境美起来,产业发展有前景,村民家门口就业有收入,乡村正逐步走向振兴。(杨显云 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