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解民所急,助民所需,通江县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方式,多措并举助推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提质升效。
“管家”服务进小区,助力居民共治共享。
为解决老旧、零散小区基础设施差、管理不规范、服务保障难等问题,通江县创新“红城管家”服务模式。根据小区具体需求、居民意愿,讨论确定“管家”的年龄要求、岗位职责等资格条件,严格按照人员初选、审核公示、居民投票等程序,在没有物业的小区、独栋楼院为各楼栋选出1至3名“管家”。截至目前,已成立“红城管家”队伍61个,在册“管家”427名。
为让管家队伍顺利运行,通江县建立“群众下单—自管委派单—“管家”接单—社区备案”的“四单闭环制”服务模式,协助社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引导“管家”组织居民开展卫生巡查、文明劝导等义务活动。同时,在调解邻里矛盾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实现小区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难事有人帮。
据了解,截至目前,“管家”队伍已协助社区先后开展卫生监督、疫情防控、帮办代办、矛盾调解等实事2100余件次。
同时,通江县制定《“红城管家”运行规则》,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积分制考核模式,根据“管家”接单数量、完成情况、居民满意度等因素进行记分,综合考评年度积分、群众口碑、服务质效等情况,每个社区每年评定5名“金牌管家”和10名“社区好人”,用积分兑换物资、年终慰问、免费体检等方式给予奖励,激发“管家”工作热情,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政邮合作广布局,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通江县大力推进“政务服务+邮政”改革,充分利用乡镇邮政网点分布广泛、就近靠前的优势,将政务服务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政邮服务措施印发《通江县“政务服务+邮政”改革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服务内容、实施步骤等5个方面明确“政务服务+邮政”工作的相关要求,压实相关部门(单位)责任,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按照“优势互补、依法依规、便民利企”的原则,有序推动“政务服务+邮政”工作落地落实。同时,对政邮服务网点进行升级。发挥邮政网点覆盖城乡、贴近群众的优势,按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标准完成28个邮政网点及附属阵地的升级改造,设置“政务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标识,配齐办公设施,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网点服务人员创建工作账号28个,梳理印发邮政代办事项41项,逐步建成集帮办代办、线下寄递、政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邮政”服务体系。
为提升邮政部门服务水平,通江县级部门与县邮政公司密切配合,协同抓好“政务服务+邮政”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运行机制,培训相关业务,推动各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今年来,全县完成帮办代办事项1000余件次,提供“网上办事+线下寄递”服务500余件次,基层邮政网点积极开展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指南的宣传讲解。
便民服务再升级,推动民生实事越办越实
通江县紧扣乡镇办事群众“办什么、在哪办、如何办”的核心诉求,多措并举为便民阵地赋能增效,切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站+村(居)便民服务室+聚居地代办点),明确村(居)级代办事项119项,落实由村“两委”干部、志愿服务者、义工等组成专(兼)职代办员队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偿帮办代办服务。截至目前,共有专(兼)职代办员2035人。
同时,拓宽便民服务范围,以“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代办事项登记本、能办事)为基本要求,在村(居)委会办公场所设立便民服务室,将群众办理频次较高的居保、医保、水电气缴费、党组织关系转入转出等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缴、代办服务范围。根据不同群体的办事需求,采取上门办、预约办、网上办、现场办、指尖办等“五种”服务方式,进一步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