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走!罗平古镇去赶场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3-17 16:56:29 编辑:付仁录 点击:
在东坡城东南,有一古镇称罗平,岁月沉香,这里仍保留着东坡最深处的记忆。
清以前,罗平原名罗汉场,因场镇有罗汉寺而得名。清初,因常年遭水患,为祈求太平,更名为太平场。1985年,“罗汉”、“太平”各取一字,改为罗平镇。2005年,划入永寿镇,更名为罗平社区。
乡村振兴看东坡,今天,用镜头带大家“赶罗平”,去寻找那些关于罗平的记忆。
罗平曾是河东第一大集镇,是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存最具历史文化遗存、最具恢复和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2016年,这里被列为市政府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每逢双号,便是罗平赶集日。虽没有“白日千人拱手夜来万盏明灯”的昔日繁华,却也是当地群众休闲娱乐,享受慢时光的最佳选择。
01罗平记忆
罗平匠人
赶场日,邓光辉把做好的木船搬到店铺门口,惹得熟络的邻居们围观。这条船不知在角落放置了多久,船身已积了一层灰。邓光辉一边擦拭船体,一边说着:“没人买船,也就没人愿意学造船,我现在就想收个徒弟把这门手艺传下去。”邓光辉是目前河东唯一一位坚持手工造船的手艺人。

邓光辉是土生土长的罗平人,他曾是一名在外接活的木工,40多岁回到罗平以造船为生。多年的木工生涯再加上罗平临江的地理位置,邓光辉制作的船销售火爆,彭山等周边区县的顾客专门到此购买。打渔、渡江,30多年来,邓光辉手工打造的船只将岷江游了个遍。如今,陆路交通逐渐发展,人们习惯于乘车出行,而邓光辉依旧守着他的船铺,待人光临。
“郭师傅,帮我做一把镰刀嘛。”在古镇的另一条街上,70岁的郭建华正在古法制作菜刀,他是罗平街上唯一一位仍在坚持手工打铁的匠人,主要做一些农具、刀具销售。

16岁学徒,一干就是50余年,郭建华用行动践行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很喜欢这一行,每天不敲两锤浑身不舒服,这行很辛苦,做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也会一直干到底,也希望能有人将这份老手艺继承下去。”
02罗平烟火
罗平古集
罗平古集,现仍以街代市,村民自己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沿街摆开,商贩的吆喝声、顾客的砍价声交织,乡亲们的淳朴和古镇的怡然尽显。沿着主街逛上两圈,会发现传统盖碗茶坊、土刀修面等传统生活方式依存,罗平仍保留着最本真的滋味。喝一碗茶、逛一会儿街,享受慢时光馈赠的满足感,感受烟火罗平。

慢慢闲逛,从街头到巷尾,那棵数百年的大榕树静静伫立江边,树下是正品尝石磨豆花香的游人。沿江悠行,新修的临江栈道,满是罗平味道的水墨油画,这种闲适只有这里才有。
03留住乡愁
罗平旧时光
为缅怀时光、留住乡愁,罗平社区以“对比发展感党恩,梳理历史记乡愁”为总体思路,打造罗平时光村史馆,用以记录罗平社区的发展史,保存社区文脉,提升社区凝聚力。

罗平旧时光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于2021年6月底正式建成,馆内的110余件藏品均由当地居民捐赠。收音机、缝纫机……这些老物件展现着罗平人民的美好生活,木船、农具、打铁成品……又将罗平的码头文化、市井文化等一一道来。
罗平旧时光馆就这样立于江边,向世人讲述着罗平往事。
田园罗平
是菜园时还是公园?走进田园罗平,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引入眼帘。上月才建设好的田园罗平已经开张营业,欢迎八方游客光临。田园罗平一共20余亩,依托当地农户菜地打造,一组组用稻草编制的牛、羊等动物以及农民劳作的场景平添趣味,生动还原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

“这是我们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举措,将村民们的菜园打造出来,不仅给当地群众提供休闲场所,更吸引外地游客到此游玩及购买生态蔬菜,增加农民收入。”罗平社区党委书记王进说道。
码头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罗平曾是古眉州最繁华的码头之一。罗平的“水码头”久负盛名,因罗平段岷江水面开阔、水流较缓,这里成为岷江货运的重要周转地,且至今作为渡口通行仍在使用,只是繁华不再,只得闲坐江边听罗平的老人将罗平的故事娓娓道来。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如果厌倦了城市的喧嚣,那就来罗平,享受烟火慢时光!(豆玲惠 黄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