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航天,躬耕航天 ——记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赵梅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8-21 10:32:43 编辑:吕纪元
2022年8月20日01时3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当胜利的大红屏出现,一个不起眼的身影却悄然回到了办公室,她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迎着星光踏上归程……她就是西昌指挥控制中心唯一的女性高级工程师——赵梅,此刻她正在专注地复盘着刚才的火箭发射任务。
赵梅,贵州思南人,因其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斐然的科研成果,大家都亲切称呼她为“赵高工”。1993年,正值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起步阶段,沿海特区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国家出台就业双向选择制度,对于当时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是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赵梅作为贵州大学电子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当然也不例外,早早的就被沿海某电子科技公司签订。
一次偶然的机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校园的招聘宣讲材料递到了她的手里。刹那间,1992年3月22日全国直播“澳星”首飞失利的情景,立即浮现在了她的眼前,一种想要为民族增光、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涌上了心头,使她再也无法安心待在实验室推导论文的控制算法。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赵梅拨通了宣传单上的电话。就这样,赵梅与航天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这是一位“闲不住”的女同事
同年,来到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的仅有4位女同事,赵梅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工作的岗位是地面安全控制系统的遥控岗位。
当时的设备全部是以功能板卡、分离元器件组合而成,这给了她发挥和施展能力的空间。在遥控设备工作的她,有空就与设备为伴,拆解板卡、绘制电路图、吃透电路类型及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指标。数学功底扎实的她,不满足于当下,又将仓库间废弃的板卡拾起来,自己通过运算、设计、改进功能模块,制作成电路板重新投入设备使用。
做事沉稳、性格不张扬的赵梅,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经过三年的沉淀,赵梅从一个初入岗位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遥控岗位操作手。
人生由一个又一个的五年组成
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起飞后几秒,火箭飞行姿态偏离预定轨道,22秒后星箭坠地炸毁。
针对这次任务的失利,中心成立了论证组,赵梅作为成员见证并配合参与了这项工作的系统论证,她个人也迎来了她人生重要的转折。
针对火箭飞行状态的地面安全判断和可靠性控制问题,促使她首次从脱离设备角度,站在测控总体层面,对地面安控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因箭载接收机收到漏载频的问题,赵梅开启了她独立承担的第一项系统性工作——场区频谱测试和分析论证。
为了取得不同地点、不同气候条件下发射场区的频谱分布,肩背设备、手持仪器,穿行在场区的每一座山头,曾一年坐11次绿皮火车外出调研,从来不见她喊一声苦与累。
这五年间,不知她经历过多少次风霜雨雪的洗礼、熬过多少个不眠的昼夜、更改过多少次仿真数据,获取了西昌发射场及航区精准的频谱数据,依据该数据制定了电磁兼容性试验制度,该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在担任测控总体后,赵梅在大型论证项目上总是亲力亲为,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倾囊而出。以五年为单位,先后参与完成北斗安控执行某射向任务能力论证、多测速换代论证等多项体系性工作,主持完成雷达过航捷跟踪稳定性控制、海南文昌发射场安控策略、落区回收信息系统等大型项目的研发。
用最精确的数据躬耕于航天
2019年9月,模拟火箭发射提升测控训练水平的项目在北京进行立项初审,多位专家对赵梅一行提交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项目组的成员,眼看项目可能要“黄了”,都不知所措。
但赵梅没有被专家的“权威”吓倒。带着对科学的疑问,她带领项目组一起对报告进行再梳理、再分解、再细化,对方案进行模拟推演。
汇报当天,一场学术性的论证在她思路清晰、流程简洁、有理有据的汇报中落下帷幕。短短两天时间,精准修订后的协同训练方案呈现在各位专家面前,这次的方案不仅得到了现场的充分肯定,还获批了1千多万经费的追加支持,用作该项目的二期论证开发。
这次的经历,在赵高工的印象中,却是另一番云淡风轻的话题。
“当天汇报大家是一早出去,会议结束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期间大家都没吃饭,其中一个同事说‘叫个火锅外卖一起庆祝吧’,最后却发现火锅来了没有锅。”
现如今,该项目在赵梅及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进入系统测试验收阶段。
回首已是过往,荣誉满身的她依旧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求新求实,将自己的人生轨迹与航天事业紧密联合在一起,交织出一条最美的人生航线。(徐娟 李远松 胡杰 李长浩 何东益 赵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