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 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在基层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如何向下传达到每个群众,关键就在于牵线搭桥的这根“针”。想要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培养引过自责,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具备夙夜匪懈,以事于民的使命感、真抓实干,以民心所向,不负民心所盼。
植根人民 问民所需 俯下身子“进”基层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始终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朝夕相处, 体恤群众的冷暖安危, 植根于民,问民所需,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又例如福建省霞浦县1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任劳任怨、苦干实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是当地村民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
“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家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与其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要关怀群众,借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与各方驻村帮扶力量一同对困难群众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依靠人民 惠民所求 开动脑子“联”基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有着的勤劳朴实和谦虚谨慎的精神,是基层干部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在基层开展工作时,要不断收集群众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经验,虚心请教人民群众的丰富经验,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站位,增强理论指导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竭尽所学,开动脑筋,用“田间话”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思想“联”起来,用“泥巴鞋”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生活“联”起来,干群联动,在各项纷繁复杂的任务中,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党员群众为监督员,形成上级党委统筹抓,基层党组织具体抓,党员群众协调抓的联动工作机制。
服务人民 纾民所困 迈开步子“走”基层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信念,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服务群众,走遍基层。
基层群众文化阅历不尽相同,对于他们,更应沉心静气,保持足够的耐心,用接地气的工作方法“走”进基层,用真诚耐心的态度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从“细”字出发,细微体会群众感情,细致把握群众心态,细心满足群众需求。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每个环节都不容疏忽,唯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才能将群众基础打牢,从而坚定自己为民服务的决心。
我们要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往群众往心里走,往基层实处走、把自己摆进基层、把工作搬进基层、把职责深入基层、在森林防火、疫情防控、防汛防地灾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将责任压紧压实到人,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褒奖,构筑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文/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