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欣社区位于凉山州喜德县城东南方向,总占地面积395亩,总建筑面积约18.93万平万方米,安置了来自附近9个乡镇33个村的1698户,其中1447户7491人为贫困户。
社区目前共有87名党员,建立了中共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党支部委员会,下设9个党小组,并明确了9名党小组长兼居民组长。社区成立了妇联、民兵组织,社区工会、共青团青年之家等群团组织,并成立了红白理事、治安联防、巾帼服务、禁毒防艾、环境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特殊困难人群关爱等社会组织。
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和各组织间对接联系机制,推动安置点多元共治,通过十四种配套举措,有力的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坚持党建引领
该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龙头”作用,在彝欣社区成立中共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党支部委员会,以党群服务带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整合,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与后续发展。实施社区“党员先锋工程”,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实施社区党组织“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社区“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打造社区治理与后续发展“先锋铁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动社区党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更加规范完善。积极推动党组织推荐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担任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
完善服务平台
该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党群服务平台,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实际开设户籍管理、就业、医保、社保、法律咨询、物业管理等各类公共服务窗口,配备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幼服务中心、平价购物中心、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等服务设施,构建以党群服务为基础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规范户籍管理
社区在保持搬迁群众迁出地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变的前提下,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积极引导搬迁群众落户到社区。户籍迁入安置地并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当地城镇居民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暂时不愿迁移户籍的,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我社区申领《居住证》,纳入社区居民管理,享有社区居民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促进就业创业
社区实行”八个一批”拓宽社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途径,即技能培训一批,劳务输出一批,入股分红一批,土地流转一批,就近务工一批,就地就业一批,公益岗位一批,低保兜底一批。
此外,统筹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在社区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加大扶贫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力度,培育引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特色种养、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减免房租、创业奖补等形式鼓励搬迁群众开办商店、餐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彝绣、漆器、银饰等民族手工业。
优化配套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园区占地78935平方米,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目前所有主体项目已完成,切实解决社区贫困户子女及附近居民子女入学问题。目前正持续深化控辍保学工作,并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做好搬迁群众子女转学衔接工作。
强化卫生计生
彝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备医务工作人员14名,医务人员中有主治医师职称2名,初级职称12人,设置有全科门诊、药房、住院部病房、检验、影像、预防接种等业务科室,配备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B超、多功能外科手术床等医疗设备,能开展全科门诊诊疗、住院、肝功肾功检测、HIV检测、心电图、超声诊断、预防接种、公共服务等,基本满足辖区群众常见病和多方病的诊治以及公共卫生服务。
丰富文体活动
该社区设立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结合火把节、彝族年等节庆活动,开展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实施安置点文明培育提升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引导群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
抓好平安建设
社区结合实际调整现有派出所管辖范围,搭建“民警+联防队+天网”治安管理模式,在安置点设立基层综治中心或警务室,配齐民辅警力量,加快完善安置点“智慧小区”“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技防设施。
此外,结合实际设置社区戒毒康复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等。建立应急求援机制,组建队伍、配备物资,提升安置点防灾救灾、疫情防控等应急救援能力。
推进移风易俗
社区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以上率下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抵制不正风气,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深入开展“倡树新风·感恩奋进”活动和“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文明习惯、科学家教、优良家风进家庭。
党组织鼓励各安置点成立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细化婚丧事宜办理流程。结合实际,理好用好村民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创新监督惩戒机制和措施。定期开展督察考核,搭建移风易俗互联网监督管理平台,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
加强物业管理
彝欣社区完善安置点水、电、气、路、停车设施、充电设施、通信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业主委员会,探索引进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物业管理。
在社区,物业公司主要履行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公共区域卫生保洁、住房装修管理、物业费收支管理等职责。组织搬迁群众按照相关规定交纳水电气费和物业管理等费用,相关县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优惠补贴。
优化人居环境
该社区将安置点环境治理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提前编印入住须知、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居规民约作用,明确搬迁群众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并强化管理,严禁任何搬迁户未经鉴定审批,以任何形式私自加(改)建房屋。划分公共卫生责任区域,建立社区环境治理激励机制和评比考核机制。
此外,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大张旗鼓表扬“倡树新风·感恩奋进”各类示范户,常态化组织开展卫生家庭、清洁楼栋等评选活动。楼栋保洁工作由楼栋长负责监督落实,社区“两委”按季度开展考核,住户负责各自门口及楼梯清扫工作,由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考核,对长期保持卫生清洁的楼栋和住户给予一定奖励,并进行公开表扬。
健全社会保障
社区协调做好搬迁群众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搬迁群众迁入城镇居住的,可自愿参加安置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和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迁入城镇落户的搬迁群众,符合政策条件的,纳入当地城镇低保。精准识别搬迁特殊困难群众,严格落实相关民政救助和兜底保障政策,在户籍所在地申请救助保障,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安置点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入户走访、排查各类风险,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做好利益衔接
社区致力于衔接搬迁群众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确保迁出地的土地承包权、林(草)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政策不变,对确权颁证的土地、林(草)地,按规定享受的政策继续予以保障。该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原则上20年内不得抵押、出售、转让,未经社区批准,不得擅自出租。
发展集体经济
在确保搬迁群众享有迁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基础上,社区建立安置点集体经济组织。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结余资金、产业扶持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后形成的门市等集体资产及可开发的土地、林地、荒山等集体资源,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投资形成的分红按照比例折股量化给搬迁贫困户。
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安置点配置经济发展用房、服务性用房、养殖圈舍、菜园等,引导鼓励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有序流转开发迁出地土地林地,增加搬迁群众产业性、资源性收入。(于苑晶 冷文浩 梁珊 赵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