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发清,男,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公安局东朗派出所教导员、麦日乡格伊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10年加入公安队伍,该同志一直坚守在木里县--东朗乡和麦日乡。曾被评为“木里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二等功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3次。
兢兢业业 为农户撑起“幸福伞”
格伊村平均海拔3200米,是典型的农牧民混居区,居民居住分散,形成了多个村民小组。从一个村组到另外一个村组基本靠走路,货物运输就是人背马驮,道路也比较狭窄,没有手机通讯信号,村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村民也很穷。刚到村里的第一天,瞿发清就去找乡政府的包村干部一起制定脱贫计划。瞿发清牵头组织成立了麦日乡格伊村藏乡猪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每个家庭养殖藏乡猪15头以上,就可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服务以及藏乡猪外销服务,藏乡猪售出以后金额全部归农户所有。通过特色养殖,农户每年至少能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最初走村入户时,瞿发清与自然点小组骑摩托车在不到20厘米宽的羊肠小道上行驶,结果下山时摩托车翻下山沟里,瞿发清和小组长次翁旦朱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伤,道路太窄,也太危险,村民自然小组的人们就是每天在这条小道上骑摩托车出行送孩子上学、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有时候大一点的东西就只能靠人背。在得知情况后,瞿发清就到附近的水洛河公司开展协调工作,协调机械设备为克米组自然点修建入户路3.7公里,改善村民出行难问题。
格伊村之前无任何的村级集体经济,瞿发清汇集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开始谋划如何丢掉“空壳村”的帽子。在经过农户走访,了解辖区内野生食用菌产量高,但是仅限于出售鲜品,无法储存。瞿发清和驻村工作队同志就谋划建设野生食用菌粗加工烤房的建设。随即找到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提议帮扶单位协调资金购买野生食用菌烤箱,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由帮扶单位协调资金购买了24台野生食用菌烤箱,以每台500元的价格出租给有意愿的村民,并为他们提供烤箱实用技术,将租金用于充实和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通过政府的努力,我们给贫困户每家每户都购买了一台野生食用菌烤箱。”派出所民警扎西龙布走了进来,笑着说,“我们挨家挨户地送过去,村民拿到烤箱别提多高兴了,都说共产党好。”
由于麦日乡辖区农户都是使用光伏太阳能供电,照明功率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只能满足室内照明,老百姓夜间出门和喂养牲畜时都是使用手电筒照明,很不方便;瞿发清在走访时得知情况后,再次请示帮扶单位协调资金十二余万元,为帮扶村的农户购买太阳能路灯,并上门安装。如今每家每户的家门口到了傍晚都会一片光亮,农户都得到实惠和方便。
瞿发清还会主动询问每家每户的困难,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已经坚持十年多了,只要走村入户都要做这样的事情。”几年来,瞿发清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村民家长里短的烦杂琐事,然后逐一帮他们解决。在得知格伊村撒绒组至今还没有任何通讯信号后,瞿发清又申请县委政府为该组40余户村民新建通讯信号基站,为他们解决通讯难的问题。
强化感恩教育 维护和谐稳定
派出所地理位置特殊,辖区内有藏传佛教寺院三所,寺庙僧人170余人。自任第一书记以来,瞿发清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派出所民警自觉担负起民族团结、和谐社会的宣传员。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为寺庙僧人讲解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派出所寺庙户籍管理制度等,积极为寺庙僧人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广大僧俗群众的心坎上。
由于驻村辖区内僧人较多,寺庙规模较大,影响广泛,任务繁重,每逢节假日本辖区及其周边上香拜佛人员较多,瞿发清和工作队与寺管会主要负责人沟通和协商,做好安全防范,做到寺庙和谐稳定发展。由于脱贫攻坚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较大,有不少僧人想把自己的户口与家人脱离出来,成立单人单户。
得知情况后,瞿发清带领工作队同志就寺庙僧人的户籍等问题共同做好解疑释惑,通过实地走访,登记造册,结合实际,与僧人面对面交谈,根据僧人意愿,将寺庙僧人实行“一寺一册”管理,将外出学经僧人纳入流动人口实行管理,打消了个别僧人的思想顾虑,赢得了寺管会主任和全体僧俗群众的大力支持,为辖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展脱贫攻坚走村入户和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为僧人家庭办实事,给每名僧人认真核对户口信息、了解其家庭情况、为每名僧人上门服务,采集照片办理身份证等。
瞿发清与广大僧人同学习、同劳动,以诚相待,增强凝聚力,初步建立了寺管会、僧人、家庭共同构建和谐寺庙的长效机制,“惠民”活动的开展赢得了全寺僧众和僧人家庭的热烈拥护。
主动作为 维护一方平安
麦日乡和东朗乡是东朗派出所管辖的两个藏区腹地,99.9%的居民都是藏族。“这里是木里县和甘孜州稻城县、理塘县交界处,情况相对复杂。”为了维护一方平安,瞿发清在开展驻村工作的同时带领驻村工作队民警主动作为、主动担当。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辖区内经常发松茸、生虫草资源争夺等矛盾纠纷。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每到松茸、虫草采挖季节,瞿发清就和同事抱着被褥、拿着帐篷,上山与村民住一起。“我的要求是至少保证同吃同住一周以上,一旦发生纠纷,民警可以立马进行调节,这样可以让村民专心增产增收,毕竟他们就是靠松茸、虫草赚钱过日子。”瞿发清还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普及法律知识。
大家日日夜夜的辛苦换来的收获还算不错,矛盾纠纷慢慢变少。但每年虫草、松茸采挖季节,瞿发清和队员依然坚持上山与村民同吃同住,保证村民安全。来找瞿发清办理事务的村民中吓次尔赞不绝口说道:“每年挖虫草、松茸的时候,都能看见小瞿和派出所其他民警的身影,我们遇到困难还能随时找他们解决,感谢他们。”
多年来,瞿发清始终带着深厚的情感,在扶贫道路上始终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干劲不减,尽力为村民解决困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地实现了走近百姓、倾听心声、促进警民和谐的目的,使警徽在峡谷深山中熠熠生辉。
如今的格伊村早已不同往日,公路通了,信号也联通了,出行就医,上学都很方便,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格伊村已完成修建通村道路硬化建设17.9公里;完成村幼教点的改扩建和新建任务;完成标准村活动室、村卫生室、村图书室和民俗文化坝子建设任务,并启动使用。村民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已经逐步得以缓解。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我们要继续努力。”瞿发清望了望窗外,目光坚定。
坚守防控一线 守护木里县安全
2019年底,木里县脱贫摘帽工作任务完成,瞿发清同志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计划多年的愿望是陪爱人回老家广安过年。大年初一,接县局指令,所有民(辅)警取消一切休假立即返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远在2000公里外的瞿发清同志立即启程,大年初三奔赴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东朗乡、麦日乡。
返岗后,身为党员干部的瞿发清同志顾不得一刻休息,迅速带领东朗派出所民(辅)警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协调当地民兵、村组干部60名,设立临时治安卡点3处。瞿发清同志带领派出所民(辅)警通过卡点、入户大力宣传防疫知识。1月26日,接到甘孜州稻城县通知,东朗辖区有两名村民与稻城县确诊病例同机抵达稻城县,属于亲密接触人员后,瞿发清同志立即带领民警协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排查工作,做好排查人员的家庭成员的工作,开展隔离工作,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木里县第一个隔离区域。
其实,在此期间有一个秘密家里人一直瞒着瞿发清。在瞿发清准备去广安与妻子孩子团聚之前,其父亲身体就有些异样,因为脱贫摘帽工作,瞿发清答应陪妻子回广安过年的承诺一拖再拖,为不让他担忧安心去和妻子一家团圆过年,父亲只说老毛病又犯了,吃点药静养下来缓缓就没事的。殊不知,在瞿发清走后的几天,父亲就因病情不断恶化被瞿发清弟弟送往攀枝花中心医院进行治疗。2月1日晚噩耗传来,老父亲最终因病情严重经医治无效去世。然而此时正是防止疫情蔓延刻不容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一边是失去至亲的悲痛一边是如火如荼的硬仗。身为党员的瞿发清同志强忍悲痛,毅然决然的选择站好自己的岗位,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顽强斗争,与前线的战友同进退、共患难,防控疫情。
在基层派出所日常工作和脱贫攻坚的路上,情系辖区农牧民和寺庙僧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瞿发清同志的奋斗目标和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继续留任在麦日乡格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杨科 赵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