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政厅:持续实施“彝路相伴”“牵手伴行” 行动计划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23 09:28:04 编辑:吕纪元
“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是民政厅针对全省34个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实施的专项行动,旨在推动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2020年以来,整合民政项目96个,累计投入资金3506万元,通过环境营造、资源链接、特色服务、场景呈现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一方面,加强社区硬件建设,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营造亲民化治理场景。另一方面,寓治理于服务,推动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和成都爱有戏、成都同行等22家社工机构,着力开展老幼关爱、社区故事汇、礼仪课堂等社工服务,还孵化了本地社会组织7家,成立30支志愿服务队和近50个“自组织”“微组织”。通过项目的带动,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相关工作得到各方面关注。
为推动“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实施,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专程赴凉山州召开座谈会,听取凉山州县相关部门和安置社区、社工机构负责人意见。会上,凉山州“彝路相伴”“牵手伴行”办公室汇报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推进情况。布拖县、雷波县民政局、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越西县越城镇城北感恩社区、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分别围绕压实工作责任、整合资金资源、社区迎来变化、做实专业服务等工作发言,州委组织部、财政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代表就加强工作统筹、支持“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作了发言交流。
大家在发言中一致肯定项目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的民政局长讲,“项目实施带来最大变化是理念上的变化,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社会组织、社工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基层治理方面的‘一步跨千年’”。大家对未来发展治理充满信心。
与会同志在座谈交流中,分析了当前安置社区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重点和难点。大家一致认为,尽管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绩,安置社区呈现出积极变化,但距离“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省州县携手合作、接力推进。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到实施“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优化服务供给、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搬迁融入、夯实基层政权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扶持上探索新经验、走出新路子,努力把“彝路相伴”“牵手伴行”项目打造成民族地区新型社区治理的标杆性项目。
会议对做好下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在社区、小区、社会组织等层面建立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强化党对社区事务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区发展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加强空间营造。继续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优化社区服务空间的功能布局,注意挖掘社区元素、历史元素、居民元素,抓好书吧茶吧、廉政文化墙、小广场等“微治理”项目,营造和谐善治的社区氛围。三是抓好主体培育。在加强社区“两委”学习培训、能力提升的同时,抓好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和慈善力量等多元主体的培育,着力孵化培育枢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和兴趣类、服务类、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及“微组织”,建好社工服务站点,积极在社区居民中培育志愿者,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四是打造特色服务。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收集居民需求,链接社会资源,加强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关爱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摈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五是强化资源整合。州县民政部门要带头整合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调推动工会、团委、人社、教育、退役军人等单位的下沉乡镇(街道)的服务事项由社工站承接,形成“一支队伍搞服务”“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格局,有效解决单个部门购买服务行政成本较高、人员工作不饱和等问题。在民政部门加大支持的同时,要协调争取发展改革、乡村振兴等部门向安置社区投入资金资源,强化社区发展治理的要素保障。(赵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