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南充、广安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06 09:57:14 编辑:杨仁昌 点击:

近日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明德尚善”党员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明德尚善”党员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6月30日至7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明德尚善实践队16名师生前往四川多地开展社会实践,开展新时代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党史宣讲进校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活动。

同心戮力教育筑梦,公管学科担当尽展

6月30日,实践队前往南充高中顺庆校区,开展课题调研与学校宣传活动。

近日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明德尚善”党员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自1927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创办以来,南充高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评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

调查研究聚焦教育领域,以“个人成长主动性、教育环境对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为主题展开。实践队发挥公共管理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素养,通过问卷发放、半结构化访谈等形式,针对高中生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对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教育环境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性进行实地调研,以期后续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学教育管理、青少年成长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近日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明德尚善”党员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调研进展顺利,南充高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积极参与其中。调研结束后,实践队成员赠送给同学们精美的文创产品,还围绕高中学习技巧、大学生活等话题展开亲切交流,鼓励同学们发奋学习,一点一滴无不展现着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文风貌。

时日躬逢党之华诞,党史宣讲走进校园

7月1日,实践队来到营山中学,开展“党史宣讲进校园”活动。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是四川省省属重点中学、首批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至今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

近日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明德尚善”党员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当天恰逢“七一”建党节,队员们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营山中学高二6班的同学带来了一次党史主题宣讲。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组织优势、坚实的群众基础、彻底的自我革命等五个方面,队员们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解释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人民信任,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并且号召同学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历史的洪流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抹亮色。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对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内心对党的崇敬和爱戴也变得更加深厚。

党史宣讲结束后,队员们就自己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介绍,并就高三学习时间安排、科目学习技巧等与同学们开展了互动交流,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逐梦未来,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活动得到了校方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

踏足伟人故里,厚植家国情怀

7月2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南充市仪陇县朱德故居,参观了纪念馆、朱德诞生地、国防教育园等红色景点。朱德同志投身革命,功盖千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通过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文物,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参观、学习,了解了朱德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生,体悟到他为中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当天下午,实践队全体师生又前往邓小平故里,先后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等景点开展研学和实践活动,追寻邓小平同志的生平足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度过了他伟大光辉的一生。

在展室中,各种珍贵的图片和文物,无不生动、全面地展现了朱德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伟大辉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队员们在当天的参观和研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毕生奋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体味到了他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通过对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队员们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当激扬爱国之情,继承伟人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陈辉 何雨桐 吴恺嵘 林颖 张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