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红娘”到家门、就业用工不发愁 ——阆中市鹤峰乡构建全市首个农村劳务合作社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11 08:33:30 编辑:杨仁昌 点击:

“雷总,明天给我们派几个劳动力打药哈!”鹤峰乡石渠子村晚熟柑橘产业园需要打农药4人,园区老板张文松前来招呼。“雷总,明天我们家里需要栽秧子,麻烦派出几个劳动力!”鹤峰乡一位农民打来电话需求劳动力。“好的,我们尽快安排! ”

劳务“红娘”到家门、就业用工不发愁 ——阆中市鹤峰乡构建全市首个农村劳务合作社

5月5日,正值农忙季节,在阆中市鹤峰乡鹤佳兴劳务专合社理事长雷静特别忙碌,他正在为家庭农场和农户派遣劳动力,尤其是当场天,前来咨询劳动力的人员就络绎不绝,雷静也按照农户的需要给他们尽快就近安排。今年52岁的雷静一直在外边从事建筑劳务,后来回到家乡从事建筑和相关的劳动,成立这个鹤佳兴劳务专合社,雷静特别有感触,他说以前在在乡下大忙季节,一个留守的老太太请人从事水稻收水栽秧,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呢,而且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劳动力,收费300多元,如果成立一个专合社,对全乡的劳动力进行登记,农民只要需要就派遣出去,这样既专业又利民,更为重要的是把农民群众的需求信息和闲置劳动力进行对接,很方便,农村再也不会为缺劳力而发愁了,对于发展当地经济很有意义。雷静的初步构想得到了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劳务“红娘”到家门、就业用工不发愁 ——阆中市鹤峰乡构建全市首个农村劳务合作社

抱团成立劳务专合社

如何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更好地服务在家劳动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针对农村闲置劳动力务工难、就业难、增收难和企业农户用工供需矛盾,阆中市鹤峰乡积极探索村级增收模式,创新性的提出整合劳动力资源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兴办劳务合作社促进村级致富的发展新路子,积极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为在家劳动力和企业(项目)搭建放心用工、安心就业的用工务工平台,让农村劳动力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让企业和农户用工只需要一个电话或者一条微信就可以搞定。

“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主要为本辖区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好服务工作,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鹤峰乡党委书记杨兆波介绍,“在建立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磋商,对其模式和方式进行了推广,向全乡种养大户和企业进行了推介,并对其阵地建设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位于鹤峰乡的鹤佳兴劳务合作社,是阆中市成立的第一家劳务专业合作社。经过大家上下齐心共同努力,阆中鹤佳兴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于今年3月在阆中市行政审批局注册成立,立足 “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推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 “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整合”,促进了企业、群众“双丰收”。 带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雷静将自己的想法给乡镇党委、镇政府作了汇报,于是将辖区乡镇及其周边乡镇的劳动力400多人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登记。他们被分成建筑、泥瓦工、砍柴、大田种植等工种,为了考虑安全,登记入库的人员年龄一般都在65岁以下,至于劳务收费,按照市场收费,比单次劳务收费要便宜一点,不收中介费,也不从劳务费中提成,不占群众的便宜。同时为所有的员工购买保险,进行培训,同时对完成的工作进行反馈,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鹤佳兴专合社成立以来,目前已经派出工单200多个。

“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说到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就近派遣!”为了扩大专合社的影响力,该合作社印发名片,同时把村干部纳入其中,便于宣传和精准帮助群众寻找劳动力。

“这段时间需要劳动力的特别多,尤其是整治土地撂荒,开荒种植高粱,还有需要扯草的!”

“我们主要是加强对劳动力的安全培训,把外地管理现代企业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这个专合社之中。”雷静说道。

劳务“红娘”到家门、就业用工不发愁 ——阆中市鹤峰乡构建全市首个农村劳务合作社

授人以渔 培训促发展

在该乡石渠子晚熟柑橘产业园里面,4位劳动力正在打药,保花座果。农民张永进说:这两年因为疫情出不去,在家里找点活。但是由于信息不畅,所以劳务输出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在从事建筑、修路收水等劳务活路做不完,有了平台和渠道,工作就做不完,收入也不错。

正在一户农民院落修修葺猪圈的席从军说:以前的工作不是很饱和,现在每天都有活路,每天收入135元左右,而且月月清账。“一些社员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承接一些砍树、除草、挖渠等简单劳动,工作不稳定,工资也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计划开展针对性培训,让他们提高服务技能,能够更好地就业。”雷静介绍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作社坚持既要送“饭碗”,也送培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服务的延伸,更是在根源上助推高质量就业,积极对接阆中市人社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提高群众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让他们“有技能、有收入、有尊严”就业。合作社对全乡闲散劳动力以及弱、半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依据个人特长、长短期就业需求、可接受工作地点等方面情况,建立劳动力清单,并根据社员培训意愿、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沟通联系,积极谋划“定向培训”“培训专班”“以工代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其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劳务“红娘”到家门、就业用工不发愁 ——阆中市鹤峰乡构建全市首个农村劳务合作社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以前从未进厂打过工,只在家养些牲口、种些菜,现在孙子去外地上学去了,一遇到农闲的时候我就闲得发慌。合作社安排的工作就在家门口,不但可以打发时间,挣得工资,还可以补贴家用。”68岁的社员张碧芳说。

传统农作物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临时用工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为避免单纯依靠种植的用工局限性,保证合作社有长远的职业信息来源,鹤峰乡党委主动帮助鹤佳兴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解决难题,积极协调相关资源,将用工政策重点向合作社倾斜,并激励和引导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拓展业务范围,鼓励吸收种粮大户、创业能人等入社参与管理。目前,合作社已经将该乡及其周边乡镇劳动力300多人登记造册,很多人都是当地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技术能手,已具备承接周边农业生产服务、绿化保洁、道路养护等业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员的不同情况,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切实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同时,合作社坚持为派遣务工的社员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团体保险,明确日工资标准及兑现时限、务工安全、务工方式、交通方式等事宜,及时督促兑现社员用工报酬,解决就业人员后顾之忧。

“以前我们劳动力和工匠,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找。自己熟悉的工匠时间不确定,所以现在这个方式很好,群众也很方便。”村民李兴权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和相关部门完善其政策和扶持,在政府项目和公益项目,优先推荐专合社参与,同时在其内部管理上和专业技能上加强指导和培训,同时开发农村家政和留守老人陪护等各工种,让在家的每个劳动力都有工作干,在家里的老人们不再为劳动力而发愁。”杨兆波介绍,合作社将把回引的优秀农民工党员和培育的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充实为合作社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他们在外学到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培养方式,持续为乡域内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优势岗位推介、务工信息发布、组织社员务工、拓展就业渠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实时跟踪等贡献力量,着力打通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