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积极有序开展拥军工作,以移交安置、褒扬纪念、抚恤优待等措施为抓手,弘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激发全州军民爱国拥军精神和支持国防事业的热情。自2019年凉山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凉山州面向17县市荣获三等功及以上的军人,持续开展上门送喜报活动,沙子呷,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功臣之一。
沙子呷,男,彝族,西昌人,1985年12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5年10月入党,历任战士、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现任96781部队营长。所带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营队被基地评为“四铁”先进营。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家庭被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当选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入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2021年3月30日,该同志荣立一等功。
大山走出的彝家小伙——在部队里圆了入党梦
5月19日,西昌市洛古波乡洛古波村比往常热闹了不少,这座位于螺髻山脚下的小村子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村民们无不面带自豪。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位荣获一等功的现役军人的消息,近来已火遍全州,传遍全国。
在穿过村子的108国道一侧,一座灰瓦白墙的不起眼房屋,正是沙子呷的家。一身戎装的沙子呷携家人立于屋前,今天,州、市领导要为沙子呷送来喜报,全家都格外重视。
黝黑敦厚的脸颊下,与笔挺军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子呷那双厚大粗糙的手掌。曾经,他希望用这双手,按下发射按钮,亲眼目睹导弹刺破苍穹。但穿上军装后,他才知道自己的使命不在台前,而在幕后。就是这双手,与岩石搏击、为导弹“筑巢”,放炮掘进、编筋被复,在大地坐标上构筑共和国优质国防工程。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天是乡亲们走了40多里的路,送我去的火车站。”回忆当初参军时的情形,一切还犹在眼前。
在大凉山这片红色热土上,“彝海结盟”的故事影响着一代代各族儿女,2002年底,在洛古波村镇党委支部的强烈推荐下,沙子呷如愿成为了一名导弹工程兵。离开村子那天,彝家人唱着歌跳着舞来送他,同村退伍老兵陈志勇一边教他打背包,一边反复叮嘱着这位小兄弟到部队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其中说得最多的还是:“到部队要争取入个党!”
刚到连队时,沙子呷不会说普通话、筷子用得也不利索,指导员叶国迎手把手教他用筷子,对着字典学汉字,跟着广播练发音,很快,沙子呷融入了连队生活。
义务兵期间,沙子呷没有忘记父辈对自己红色教育的熏染,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自我要求,凡事干在前、冲在前。入伍第三年,他在施工会战中火线入了党。入党那天,他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喜,电话两端,一家人从欢呼雀跃到泣不成声。沙子呷不仅圆了儿时梦想,还实现了家人的愿望,更加坚定了这个彝族家庭铁心跟党走的信念。
荏苒时光19年——改变了乡亲也改变了自己
“19年前我离开的时候,乡亲们脸上最多的还是生活雕刻的沧桑,19年后我回来的今天,我看到乡亲们脸上挂着最多的是喜悦和幸福。”说话间,沙子呷指向远处一座高山,他家以前就住在那山上面。
据沙子呷介绍,因为生存环境海拔高,气候恶劣,乡亲们不仅出行不便,粮食收成也很不理想。可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的落地,父母和周边乡亲们纷纷走下山来、脱了贫,在住房、务工、教育、交通、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充分享受到了实惠。日子好了,乡亲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自然时时在生活中流露。
19年的光阴,让洛古波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年的部队生活锤炼,也让这位彝家小伙产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19年来,沙子呷怀揣梦想走出大山,在党的哺育培养下,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在每一个战斗岗位淬炼拔节,一步步成长、一次次蜕变,从一名山里娃成长为新时代革命军人。
新兵训练结束,沙子呷下连后,因个头高大、身板结实,被分配到了风钻班。每天跟着班长打眼放炮,一天下来满身油烟粉尘,双臂酸痛无力,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可他从不叫苦叫累。一次,指导员让他给班长带话倒运方钢,由于不会表达,一心只想完成任务的他,二话不说就自己干了起来,连续搬运重达150斤的方钢50余根,最后累到精疲力竭,肩头血肉模糊。
还有一次紧急拆模任务中,一块上百斤重的钢模板重重砸在沙子呷的右脚上,顿时一股钻心的疼痛涌了上来,他咬紧牙关,硬是坚持和战友们连夜完成任务。直到半个月后,沙子呷脚肿得穿不了鞋,才被指导员发现。此时他脚趾已经发炎腐烂,整条右腿肿胀成黑紫色,驻地医院诊断结果是:3根脚趾骨断裂,错过最佳治疗期,建议截趾。时任团政委胡卫平直拍桌子:“花再大代价,都要保住这只脚。”幸运的是,经过医院保守治疗,伤情逐渐好转,当沙子呷活蹦乱跳再次回归岗位时,战友们纷纷惊叹,称他是“阵地铁人”。
正是凭着这种不怕苦、能吃苦、吃大苦的顽强意志,同年士兵中,沙子呷第一个当上了班长,并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面对家庭的深情——亲人是坚强的后盾
“每次打电话,我们都告诉他,在部队里面安安心心的,不要为我们操心,家里面一切都好得很。”沙子呷的母亲洛子各表示,子女在外能够顺利工作,平安健康,就是自己最大的期望。
洛子各坦言,虽然嘴上给儿子说着很好,但每年农忙的时候,家里的人手都十分紧缺。就拿今年的插秧来讲,好在有周边的亲戚邻居帮忙,这一季的秧苗才算按时栽了下去。
无论是父母对子女的不舍,还是年幼子女对父母的眷恋,都让人难以割舍。借着这次探亲回家,沙子呷尽情享受了一段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夜幕降临,围坐在彝家火塘边,沙子呷和还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聊了很久,对女儿今年提出的三个愿望,沙子呷一一允诺满足。
“我要爸爸陪我去游一次泳,我还要爸爸陪我去吃一次肯德基,最后我要爸爸在家里陪着我好好地睡一晚。”带着父亲的承诺,女儿在沙子呷怀里甜甜地睡着了。
每当沙子呷冲锋在前、攻坚鏖战时,亲人都是他坚强的后盾、力量的源泉。
母亲洛子各是家中党龄最长的老党员,入党经历最为波折,对沙子呷的影响也最为深远。从小历经苦难的她深知,是党把他们从土司的仆人变成国家的主人,把他们从住在山顶的穷人变成搬进新居的小康家庭。从1993年开始,她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连续3年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1996年她成为全村唯一一名女党员。
受母亲影响,沙子呷全家人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理想和荣誉,一家8口,5人入党,1人为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当地政策宣传、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特别是沙子呷从军后,从一名放牛娃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6次荣立军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家人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更加感念党对彝族人民的深情厚爱,把跟党走、报党恩当作共同追求,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未来征程更辉煌——将以党性引领自己勇攀新高
“我最想感谢三个人,第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没有他们的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第二是和我一起在一线奋战的战友们,成绩是大家一起用血用汗拼回来的;第三是我的家人,我把照顾家庭的重担托付给他们,他们回予我包容与支持,这是我的动力源泉。”问及获得一等功后的感受,沙子呷如是说。
“他是我们彝族的骄傲,是我们凉山的骄傲。”战友兼好友毛亚且是和沙子呷同年同批入伍的战士,这次得知沙子呷获此荣誉,退伍多年的他特意从德昌县赶来为兄弟祝贺。毛亚且表示,这次很多同批的退伍战友都想来祝贺沙子呷,但苦于近期凉山护林防火任务繁重,未能如愿。回忆起往昔参军的经历,毛亚且感慨,凉山兵,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劳、不惧艰险的品质,而沙子呷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质。
回想往昔,来到部队的沙子呷,便凭着一股子猛劲、狠劲、钻劲迅速脱颖而出,但是,在施工技术运用、理论基础考核等方面遇到的瓶颈,让这位彝家小伙的一身拼劲,犹如打在棉花团上一样,深感无力。
一筹莫展之际,沙子呷想起了指导员跟他说过的话:“党的理论就是党的话,理论都不学,怎么听党的话?”从此,他白天铆在工地,晚上挑灯夜读,理论素养日渐提升,成了连队第一个登台授课的战士。不久,沙子呷还通过自考,取得法律大学专科文凭。提干后,沙子呷更加注重党的创新理论,写下上万字的心得体会,坚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能力。
在参加火箭军“唱响新时代战友之歌”巡回报告和“砺剑尖兵”走基层活动中,沙子呷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讲述学习感悟、征战故事、成长历程,带动了一大批地方青年参军入伍,激励了广大年轻士兵淬炼青春、建功军营。
2018年,沙子呷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他无比激动,暗下决心:要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绝不辜负组织信任、人民重托和官兵期盼。
今年全国“两会”,沙子呷带着部队官兵和凉山百姓的心声来到人民大会堂,积极建言献策。“两会”结束后,他又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上工地、下坑道、进班排,宣讲大会精神,为官兵答疑释惑,让党的声音成为响彻深山的最强音,让真理之光照遍大山、照亮灵魂。(蒲建峰 吕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