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旬,位于凉山北大门的甘洛县,打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那一年,甘洛县识别贫困村20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433人,贫困发生率为31.88%。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甘洛坚定信念,誓必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2019年,甘洛县进入脱贫攻坚最后冲刺期。同年10月,该县接受脱贫攻坚“大考”。2020年2月14日,经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批准,甘洛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甘洛县累计减贫13481户63262人,2019年减贫1799户7799人,全县剩余贫困人口60户22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1.88%降至0.11%。甘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砥砺前行的脱贫攻坚路上,离不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有力支撑,离不开省、州坚强领导,离不开甘洛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勤劳苦干,离不开一路风雨同舟、携手并进的兄弟县市倾力帮扶。
倾情作为倾力帮扶倾心实干 将绵竹发展优势转化为甘洛脱贫动能
2016年9月,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竹市开始对口帮扶甘洛。五年时间,绵竹市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密围绕“帮扶方式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从资金物资援助到人才智力支持转变,从简单结对帮扶到全面区域结对协作转变”总体思路,举全市之力、凝全民之智全力开展对口帮扶,大力助推甘洛脱贫攻坚。
绵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甘洛工作,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绵竹市援藏援彝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专题听取对口帮扶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迄今共召开专题会议21次,研究解决问题100余件。在甘洛县成立对口帮扶前线指挥部,先后选派党政、教育、医疗、农业等各类援彝干部人才共302人,常驻甘洛53个部门、26个乡镇、66个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用绵竹人特有的感恩情怀,远乡离亲践行帮扶使命,竭心尽力履行帮扶职责。
在这场跨越地区的帮扶中,绵竹市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及社会发展优势,倾力帮助各项事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甘洛,展现出了敢于攻坚的信心、积极作为的担当、辛苦奉献的精神。
“绵竹市始终把甘洛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发展,把甘洛的贫困当做自己的贫困,把甘洛的攻坚当做自己的挑战来抓。将其同全市党的工作、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一起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绵竹市对口帮扶前线指挥部副主任陈益说。
以“按甘洛所需、尽绵竹所能”为对口帮扶工作思路,绵竹市编制《绵竹市对口 帮扶甘洛县总体规划(2016-2020年度)》,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贡献坚定的绵竹力量,其中重点开展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智力援助五大帮扶工程,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梳理重点目标任务,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确保各个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79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963万元、社会资金4993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共104个,4个对口帮扶定点联系的极度贫困村410户2154人全部脱贫。
帮扶期间,绵竹市不断强化产业扶贫力度,瞄准社会各项事业薄弱点,补齐发展短板,不断参与完善甘洛本地安全住房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支持彝家新寨住房建设,累计完成住房改造200余户。实施了一批产业基地围栏、生产道路、通村公路和水利设施项目,完成阿尔乡眉山村、阿嘎乡格古村通村公路建设,阿嘎乡格古村旅游规划,结合三建四改和新农村建设,对阿尔乡眉山村、阿嘎乡格古村等实施农村居住环境功能改造项目,通过实施绵竹年画、彝族特色文化上墙和“微田园”建设,打造彝乡幸福美丽新村。
把产业路走宽扶贫经济做活 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时值冬季,甘洛县眉山村的中药材当归已经全部成熟。土地上,特殊的香气与泥土的芬芳融在一起,别有一番“富裕”的味道。
中药材基地里,数千亩的土地一眼望不到边。当地群众正在忙活着——新鲜的当归通过晾晒、淘洗、杀青,褪去覆盖的泥土,露出黄澄澄的本色,然后再通过整形、装盘烘干、包装,以电商、以购代捐、企业上门收购等方式被卖到大江南北。
“2016年,我们绵竹市多家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下帮扶支援甘洛,并成立全鑫元公司在原甘洛县阿尔乡开展有规划、有目标的产业扶贫。”全鑫元公司副总经理黎灯华介绍,2017年,在甘洛县委、县政府支持下,该公司成功建立覆盖且木村、所池村、眉山村的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并以“扶贫协作第一,公司利润第二”的帮扶理念发展中草药种植。
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的眉山村群众多种植玉米,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广种薄收”现象普遍存在。“我家种植了20亩玉米,年产量不超过一万斤,而且几乎卖不出去,收入非常低。”当地贫困群众巫支莫在厂房中算了笔账:家中流转24亩土地,每亩320元,一年能收入7000元;自己和丈夫在园区务工,每天每人不低于80元工资,2020年能收入40000元务工费。“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比以前好太多了。”巫支莫高兴地说。
2018年,这个农业产业基地在实地调研、专家指导下,尝试林下套种柴胡、当归等中药材800亩,当年效益显著。2020年,中草药种植产业进一步发展,种植当归1100亩、柴胡400亩以及中等种植规模的板蓝根、万寿菊、姜黄。2019年,园区实现产值450万元,预计今年突破500万元。同时,园区内共有100户、160名贫困群众长期务工,按照每天每人不低于80元的收入标准,仅2019年当地群众就有务工收入220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位于眉山村的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是绵竹市在甘洛县开展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在对口帮扶过程中,绵竹市坚定不移把发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筑本之策,一方面打造特色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加大种养产业扶持;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努力构建“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托起了甘洛贫困群众的致富梦。
五年来,绵竹市坚定不移助力甘洛发展优质产业,推动甘洛县产业格局不断换档升级,产业面越扩越大,扶贫经济越做越活。在蓼坪乡清水村、腊梅村,精品大棚蔬菜长势良好,广大农民正在忙着收割或种植新的蔬菜。振兴农业公司依托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并与清水村集体签订了蔬菜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村集体和村民都将通过村集体经济、租地收入、务工收入、村集体分配等四项收入获得收益。2019年,公司为当地农户发放务工工资150多万元,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381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绵竹市还在甘洛打造了阿嘎乡四赶千村、海棠镇徐家山村年出栏4000头三代生态野猪养殖基地、里克乡乃托村1000亩贡椒基地、蓼坪乡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共解决村民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群众和村集体增收1500余万元。
“支教支医”助发展 引进“新理念”留下“新思维”
“我从9月18日离开绵竹,来到彝区甘洛,尽管只有一月有余,这块土地俨然成了我们援彝教师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物、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生命里一份独特记忆。”2016年10月,第一批绵竹市援彝教师王代清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王代清说,看着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睛,自己一定要为甘洛教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王代清的情怀,也是绵竹市“支教”甘洛县的3批共105名教师的共同情怀。特别是2020年以来,绵竹市深入开展“校对校”帮扶工作,全市24所优质中小学校结对帮扶甘洛县40所中小学校,一年来共选派支教教师65人、管理人员29人结对帮扶,共开展送教送培活动24次,受益师生5000余人次。同时,甘洛县共派出12名骨干教师、19名管理人员,到17所对口帮扶学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跟岗学习、挂职锻炼。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育铁军,是教育帮扶工作队的理想和目标。我们结合甘洛教育现状,拟定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了初中九年级各学科、小学六年级语数复习研讨活动和考试说明培训。”甘洛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蔡伟(挂职)说,绵竹市凝聚教育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把教学常规视导作为工作重点,带领县教研室中小学专兼职教研员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推门听课等,不断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组织驻甘支教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9场,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助力甘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020年,绵竹中学、玉田中学、顶新小学等24所学校先后到甘洛结对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德育工作、教育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功能室使用与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高考改革、高考备考等方面进行引领促提升。
在2020年凉山全州中考中,甘洛县整体排位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了2位,小学六年级在全州小升初入学考试中语数成绩总分提高了8.5分,教育帮扶成效初步展现。
在绵竹市教育帮扶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医疗帮扶同样覆盖式进行。从县级卫生机构从乡镇卫生院,我们总能看到绵竹医疗帮扶的场景。
“甘洛县医疗服务存在着一定短板,设备、人才、技术较为滞后,部分群众健康观念较为薄弱,这些都是我们帮扶工作的重点。”绵竹“支医”医生彭继桃是绵竹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也是绵竹市对甘洛开展“师带徒”医疗提升行动的一位老师。
“我们医护人员常驻在甘洛,和县上的医生护士一起会诊、手术,倾力传授医疗经验技术,努力提高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彭继桃说,以妇幼保健为例,主要从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规范、运用管理工具进行质量控制等深入培训讲解,不仅开设讲堂讲座,也在查房、病例讨论、病例点评等工作环节,开展“传帮带”活动。
“‘带徒弟’不只是我们在甘洛这几年,而是终身的。我们回去了,也能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再培训和问题解答,并会经常邀请甘洛医护人员前往绵竹交流。”
据了解,2017年5月和2018年12月,绵竹市人民医院帮助甘洛县人民医院成功建立重症监护科、康复医学科。值得一提的是,重症监护科建立以来,在绵竹、甘洛双方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已经累计救助病人1853人。绵竹中医院帮助甘洛新市坝镇中心卫生院开设皮肤科;市妇幼保健院帮助县妇幼保健院在2018年建立孕期保健科室。
五年来,绵竹市不断夯实甘洛县乡医疗水平,打造带不走的医卫人才队伍,建立绵甘两地56家医疗机构“一对一”帮扶机制,选派120名医护人员常驻甘洛支医,两地156名医技护人员签订“师带徒”协议。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6000余人次,义诊130余次、惠及群众20000余人。同时,倾力帮助甘洛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中心建立重症监护、肿瘤、康复医学、围产期保健科等重点科室,开展新技术12项,定向捐赠价值45万元的乳腺钼靶机和价值50万元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填补了甘洛县在妇科乳腺疾病检查上的空白。投入帮扶资金160万元,为甘洛县普昌镇、田坝镇、斯觉镇、新市坝镇中心卫生院采购硬件设备,实施重点科室规范化建设、三A级预防门诊建设、基本公共卫生建设、院内就医环境建设。
医疗帮扶,提升了甘洛县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管理服务走向规范,医疗技术进一步提升,科室进一步全面,设施设备进一步强化,从县到乡镇的医疗体系得到全面加强。
五载时光,绵竹市与甘洛县在脱贫攻坚路上携手并进。两个相隔近四百公里的县市,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结下深厚的“兄弟”之情,奏响了新时代壮阔的“脱贫攻坚”强音。(徐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