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南充市中心医院创建标准版中国心衰中心工作接受总部线上核查。线上核查专家组由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毛威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文忠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潘静薇教授,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萍教授组成。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彭海涛,副院长、心衰中心主任刘涛,副院长伍季,医务科科长张波,护理部主任唐晨曦,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浩宇,心衰中心副主任杨刚,心衰团队专家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刘涛主持。
彭海涛在致辞中介绍了南充的历史文化、市中心医院的发展历史以及心衰中心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希望以建设心衰中心为契机,不断提升医院整体诊疗水平,使心衰患者得到更加规范的诊疗和救治。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次评审的机会,能以查促改、以查促建,规范心衰中心建设。
专家组组长毛威介绍了中国心衰中心认证的意义和现场核查流程,他重点强调了心衰中心建设中规范化诊疗和长期随访管理的重要性。
王浩宇就医院标准版心衰中心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并展示心衰中心建设成果。
随后,核查专家组针对临床医师对心衰的病因诊断,出院患者的用药,ICD、CRTD的植入情况,心脏康复的实施,心衰护理随访门诊的开展以及心衰药师对心衰病人管理的参与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与心衰中心成员进行现场沟通和提问。专家组还随机考察了一线医师对心衰诊疗规范的掌握情况。
最后,专家组单独召开本次核查情况讨论会,毛威代表线上核查专家组就核查情况进行反馈。他表示,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衰中心建设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架构合理,搭建了中心建设平台,人员配备齐全,在线上核查阶段呈现了多项亮点。同时,心血管内科的技术力量在区域内有非常好的声誉和影响力。相比其他同级医院,医院搭建了心衰管理的多学科团队,有序开展多学科管理的工作;建立心衰门诊和心衰随访门诊,有护理团队针对性的为心衰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搭建了区域心衰患者的双向转诊平台,分级诊疗落实到位,转诊资料规范,给专家组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毛威也对市中心医院心衰中心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医院进一步提升对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慢性心衰患者ARNI、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以及加强临床一线医师培训。
彭海涛代表市中心医院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医院将一如既往支持重视心衰中心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心衰中心建设工作中呈现的亮点,同时将尽快落实改进现场核查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重点围绕心衰病人的随访、心衰的规范化诊治,不断优化流程,助力心衰中心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造福更多患者和人民群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反复住院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心衰中心旨在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
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正式成立心衰中心,经过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现已完成心衰患者入组上传病历384余份、随访心衰患者800余人次。未来,南充市中心医院将不断规范心衰诊疗和随访流程,完善心衰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心衰相关宣教和培训,提升心衰救治综合能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杨庆娟 李黎 黄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