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塞罕坝人”像钉钉子一样 “钉”出百万亩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乘凉者”易做、“种树人”难为,党员干部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正确处理好“苦”与“乐”、“公”与“私”、“得”与“失”,争做新时代“种树人”。
做新时代“种树人”,要正确处理好“苦”与“乐”,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1962年以来,“塞罕坝人”不畏艰苦,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新时代“种树人”,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要攀爬许多“雪山”、攻克许多“腊子口”、拿下许多“娄山关”,只有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把艰苦付出当作成就事业的条件,才能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感情,才能潜心谋事、一心干事、全心成事。
做新时代“种树人”,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把职责当使命去完成。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这一句铿锵的誓言,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为之不懈奋斗。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用生命呵护绿色、用心血浇灌大地,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毅然决然放弃高考、奔赴坝上的“六女”,发出“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铮铮誓言的“老支书”王尚海,一对对在“望海楼”上仅与一部电话、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相伴生活的夫妻瞭望员……正因为他们视使命如生命,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才成功建造出总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华北地区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做新时代的“种树人”,我们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为己任,依法依规大胆干,当一名名副其实的“狮子型”领导干部,不能当明哲保身的“泥鳅”和遇事甩手的“掌柜”,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干事创业,用实际行动忠诚履行职责使命。
做新时代“种树人”,要正确处理好“得”与“失”,把群众当亲人去对待。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曾经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一代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思想深入贯彻到工作实践中,不顾环境艰苦、个人得失,以誓死不后退的坚定立场建设好、保护好生态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做新时代的“种树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得”与“失”,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牢记为民服务宗旨、视群众为亲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为民服务的奋斗中绽放共产党人的生命光彩。(嘉陵区委组织部 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