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顺庆:实施“优质教育提质行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10 07:55:18 编辑:杨仁昌 点击:

孩子们正在清泉小学操场上运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顺庆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优先保障位置,坚持以教树形象、以教惠民生,着力引领教育事业在强基固本、内涵引领中实现快速发展,推动全区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重视师资建设

实施人才储备工程、能力提升工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年7月,顺庆区2021年暑假中小学(园)教师全员培训在南充五中青龙山校区举行,全区67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

在培训中,主讲人员以《学好党史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为题目,从教师的职业荣辱、职业使命、职业态度和职业团队四个方面,深入浅出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途径和对策等问题,以及师德师风建设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勉励广大教师要争做立德树人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理念。一定要把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参加完培训后,数学教师张晓春表示。

区教科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将师资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人才储备工程、能力提升工程。

该区依托南京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办校级干部、教研员提升培训班,轮训干部、教研员160余人次;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学科教师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培训干部教师1800余人次;开展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培训教师近9000人。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基层锻炼、农村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锻炼“双向流动”机制,交流教师136人。选派专业技术人才32人赴汶川、凉山,“校对校”开展结对帮扶。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送课下乡、联合教研等活动50余次,将“名师工作室”打造成带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引擎”,持续培养教学领军人才。

通过努力,该区已建立教育名优人才资源库,收集整理人才信息500余人,实行人才数据动态管理和局党委委员跟踪联系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名特级教师、6名正高级教师、省名校长1名、省教书育人名师2名、市区级骨干教师700余名。

未来5年,该区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储备工程,在5年内计划补充优秀教师120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60人。

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联盟化、集团化办学模式

顺庆是南充的主城区,因历史原因,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老城区,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近年来,该区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联盟化、集团化办学,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去年,西华师范大学与顺庆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年8月,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原南充十二中挂牌,曾经的南充十二中依托驻市高校实现蝶变。

“学校将充分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化教师团队,实施小班化教学,实现全面多元化发展。”西华师大附中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将开展更多特色课程,力争把学校建设成省一级示范校。

除了校地“联姻”,集团化办学同样是该区深化教育改革的亮点。

日前,在涪江路小学清泉校区,学校大门口挂着清泉小学、涪江路小学清泉校区两块牌子。学校于2019年9月1日正式投用,极大缓解了市政新区、清泉寺周边适龄学生入学难问题。

近年来,涪江路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狠抓质量提升,目前学校呈现“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两校区共有教学班58个、学生3000余名。该校先后创建为全国中小学篮球示范校、全国中小学网球示范校、全国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

“两个校区办学理念完全一致。”涪江路小学校长唐龙云介绍,两个校区按照一个统一的价值观、一个行政管理团队、一个课程体系、一个评价方案的“四个一”办学模式,努力打造一流学校。

该区教科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化办学让资源的流动成本更小,各成员学校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流动、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资源的共享让集团成员学校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顺庆已组建五星、南充五中、南充七中、涪江路小学等6个公办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此外,该区还探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联盟”模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探索区内学校与区外学校“联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未来5年,该区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联盟化、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模式,组建新的教育集团。

整合教育资源

合理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

9月8日,在顺庆区金台镇小学,一年级一班教师罗碧英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就在今年上半年,她还在梵殿小学教书,面对的学生不足10个。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如何整合资源?顺庆区实施了最大体量、最大范围的学校布局调整。

结合顺庆教育发展实际,该区先后拟定了《顺庆区农村和城郊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方案》《顺庆区农村和城郊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方案》,分类制定了《教师分流方案》《学生分流方案》《接收学校实施方案》《资产处置方案》等子方案,坚持“一校一策、一生一策”。

“根据自主自愿原则,我选择了交通便利的金台小学,新学校的老师、领导十分热情。”从教28年的罗碧英表示,她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撤并村小教学点同样是本次工作重点。爱德小学又名金台龙神院村小。今年暑假以前,该校有4名常驻教师、10名学生。“娃娃在村小学习,看上去距离家近,但课程单一,长久下去对她成长不利。”学生家长左会君说,这次撤校机会正好,孩子也能够接受更完善更系统的教育。

目前,左会君的女儿在金台小学上二年级,尽管距离学校有3公里路程,但早上上学能乘坐幸福公交,中午吃饭有营养的“免费午餐”,她相信女儿一定能够健健康康成长。

“此次改革,整合了教育资源,也让我校教师队伍配置更合理更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科性缺编现象。”金台小学校长龚建平介绍,目前,4名村小常驻教师已经回到了学校,还吸纳了大林小学分流的38名学生。为了让师生和家长放心,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关爱小组,对分流师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工作等后续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关爱。(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