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中心医院郭晓光用心帮扶 在汶川县人民医院建起一个病理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6-16 11:13:43 编辑:杨仁昌 点击:

郭晓光是南充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医生,同时也是医院支援汶川县人民医院医疗队队员之一。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从今年年初到汶川县人民医院支援以来,腿脚不便的他积极开拓,克服种种困难,一个人“盘活”一个科室,让汶川县人民医院告别了没有病理科的日子。

倾力援汶:帮扶要帮在实处

2021年1月8日,南充市中心医院支援汶川县人民医院的第4批医疗队队员正式出发前往汶川,郭晓光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团队里面唯一的一名病理科医生,他承担着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帮助汶川县人民医院建立病理科并运转起来。

倾力援汶,情比金坚。2017年,南充市中心医院与汶川县人民医院“结对”,开展对口帮扶。几年来,在南充市中心医院的倾力帮扶下,一项项新技术在汶川县人民医院开展起来,医院成功从二甲晋升为三乙,医院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医院的病理科却迟迟没有运转起来,这给患者看病带来很多不便。

“以前医院的病理诊断是外包给成都的一家第三方公司来做,公司每周只来收集一两次病理标本,病人拿到病理报告需要四天到一周时间,这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延误患者病情。”汶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昀介绍,因为缺乏人才和技术,医院的病理科“有名无实”,没有出过一份病理报告,医院非常需要并且会全力支持病理科建设。

帮扶就要帮在实处!帮助汶川县人民医院将病理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医院诊断水平,还能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到了郭晓光手里。但要凭一己之力,盘活一个病理科,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38岁的郭晓光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下肢落下了残疾,行动很不方便。硕士毕业后,他来到南充市中心医院工作,成为了一名病理科医生。虽然已经拥有了10余年的病理工作经验,面对这次任务,郭晓光还是感到压力不小。“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困难等着我,但我会竭尽全力克服困难。”尽管前路曲折,他仍然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建立病理科:一切几乎从零开始

虽然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达汶川县人民医院以后,病理科的情况比郭晓光想象的还是要棘手不少。

“医院没有一个病理科医生,以前规划的病理科办公室变成了杂物仓库,里面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放着10多台从未开封过的仪器。”这是郭晓光刚到汶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时看到的境况。建立病理科,郭晓光需要一切从零开始。

病理科医生分为诊断医生和技术医生,郭晓光是一个诊断医生,平时只需看片出报告。但来到汶川县人民医院后,从接收标本到得出诊断结果,整个过程几十道工序都由郭晓光一个人完成。为了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出发到汶川前,他就利用周末和晚上认真钻研病理制片技术,熟练掌握了病理技术和病理诊断的全过程。

来到汶川后,郭晓光全身心投入到病理科的建设中来。清理仓库、打扫卫生、组装设备……设备组装,是郭晓光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医院的设备很多是捐赠的,虽然从未使用过,但时间一久,有些甚至已经停产了。”郭晓光在网上搜索学习安装视频,一台台地对照着进行组装。在将一台脱水机组装好后,遇到了不会设置运行软件的难题,当他打电话向厂家求助时,却被告知该机器已停产。最终,郭晓光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已经退休的脱水机设计工程师,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将脱水机设置好,顺利地投入了使用。

“病理诊断工序繁多,任何一道工序出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诊断结果出现偏差。”为了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机器组装好了以后,郭晓光又开始调试设备。他从菜市场买回猪肉、牛肉、内脏等反复进行实验,力保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郭晓光终于将设备组装和调试好。期间,他每天泡在办公室,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序,无论多忙多累,他没有任何一句怨言,也从来没想过放弃。

历史时刻:首张病理报告出炉

“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结果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后,今年3月1日,郭晓光接收了首个病理标本,第二天就给出了病理诊断报告。拿到报告时,医院外二科主任岳云林激动不已,连连称赞又快又好。

随着首份病理报告的出炉,汶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正式迈入正轨,郭晓光的工作量也更大了,每天接收的病理标本在10-20份左右。为了不耽误患者的治疗,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给出病理报告,从不延误。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现在,郭晓光仍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除了日常的病理诊断外,他还带了两名学生,每天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为他们讲病理课。“接下来将陆续开展液基细胞学等更多的病理诊断项目,也要趁现在多培养人才,为汶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人才,也希望医院未来能逐步建立一个辐射汶川周边的病理中心,为汶川老百姓提供就近且及时的疾病诊疗服务。”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郭晓光也有了更长远的打算。(李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