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之后见彩虹。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出市中心医院的自信、底气和奋斗精神。
站在2021的门槛上,蓦然回首过去的一年,南充市中心医院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件件往事扑面而来,白衣英雄的背影历历在目,时代精神的动人旋律如在耳畔。时间的年轮上,刻印着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勇敢。无数个激情澎湃的时刻,无数次感动人心的瞬间,写进了市中心医院人的记忆深处。
极不寻常的年份,极不寻常的业绩。思进、思上,敢想、敢干的市中心医院人,把仓促的时间变成了厚重的历史,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逆风破浪 党旗猎猎映初心
疫情就是命令!
2020年初,平静祥和的庚子新春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面遭遇”之时,市中心医院党委带领全院1100多名共产党员,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
全院干部职工一律取消春节休假,已离院的职工立即返回岗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院党委第一时间,吹响了疫情防控的“集结号”。
院党委书记郑和平,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彭海涛与全院近3000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穿上白大褂,坚守在各个抗疫岗位。院领导及中层干部率先垂范,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
快速建设新冠肺炎诊治专门病房、规范院内诊治流程、落实发热病人三级预检分诊、大力开展核酸检测、实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一项又一项突如其来的工作,一时犹如泰山压顶,无不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与担当。
“要举全院之力,集全院之智,既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确保老百姓正常的医疗服务。”在一次又一次院党委扩大会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例会上,郑和平话语铿锵,很有信心很有底气,催人奋进。
“汶川特大地震,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抗震救灾仗,获得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称号。这一仗我们同样要打赢,也一定能打赢。”在一次次院长办公会上,彭海涛坚定地说。
逆风破浪,党旗引领方向。全院57个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与担当,主动靠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院党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纷纷递交请战书,要求到抗疫最前线。
临床医技党支部组织医护人员,大力开展诊治方案、医疗救护、院感防控等各项抗疫准备工作,力保“感染病员得到救治、医务人员不被感染、因其他疾病来院就诊的患者不被感染”。
行政后勤党支部积极改造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多渠道筹措医疗防护物资。当防护帽告急之时,资产管理科李时杰和采购办张杨跨越1000多公里赶赴河南,历时5天采购回一批物资。返程途中,两个“胖小伙”硬生生把自己塞进货车里,跟车将物资安全运回,缓解了全院的燃眉之急。
“宁可把危情想得更严重一些,把风险估计更充足一些。”去年1月24日,市中心医院快速决定,将嘉陵分院整个内科大楼搬迁腾出,作为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病房,短短几个小时就隔离出三层楼近100张床位作为应急备用。如此雷厉风行的速度,如此高的效率,在市中心医院的建院史上绝无仅有。
白大褂上,党徽更耀眼。
“因为防护物资缺乏,我们能够节约一套是一套,能多坚持一分钟就多坚持一分钟。”支援感染病科的骨科副主任医师蒲超每天至少穿着医用防护服工作8小时以上,有时候甚至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他说,那时疫情防控形势很严峻,自己和爱人都是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绝不能退缩。
1984年出生的胸心外科主治医师郑银彬,年前刚刚结束南江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任务,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当他看到院党委发出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的倡议时,立即报名请求参战,大年初一被派到感染病科支援。“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共产党员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他说。
逆水行舟,勇者胜。
这一年,全院累计筛查发热病人7903人次,完成核酸检测39182例,其中阳性19例,收治留观患者130人次、成功治愈患者23例,包括全省首例危重插管患者、南充首例重症患者,实现了患者“零漏排”“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
白衣执甲赴楚天,誓灭病魔载誉还。
去年2月13日凌晨2时许,省卫健委下达紧急指令,由南充市中心医院紧急组建20人医疗队于当日飞抵湖北武汉参与医疗救治。当日晚上,20名队员从成都双流机场乘专机抵达武汉市,与四川省第七批、第八批援助湖北的医疗队成员一道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院区,接管了两层楼的近120张床位。
武汉保卫战,留下了他们矫健的身影,昭示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仁心。他们与时间赛跑,经过37天的艰苦战斗,将一例又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兑现了出征前的誓言。
如今,队员们珍藏的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不仅仅代表武汉人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也承载着医疗队员们永远难忘的战“疫”记忆。
逆风破浪,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是市中心医院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胜法宝。
疫情之下 常规医疗不停步
应对危机的能力,是一个组织或个人最根本的能力之一。当疫情防控和常规医疗服务工作出现矛盾时,如何统筹兼顾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这一年,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给市中心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院党委迎着困难上,精准施策,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切实把矛盾、挑战转化为动力,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的双胜利。
50多岁的任大爷近年来时常感觉力不从心,特别是活动后便感觉胸闷、气促,倍感疲惫。一年前,任大爷到医院就诊,竟然被查出是“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医生建议任大爷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但一听要做心脏手术,任大爷有些担心惧怕、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回家服药静养。
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任大爷的症状愈发加重,四处打听后,他慕名来到了南充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找到了刘仕强副教授。刘仕强为任大爷完善相关检查时发现,任大爷的心脏上有一处从娘胎里便存在且位置刁钻的“漏洞”,而且有“阀门”作用的心脏瓣膜正在“偷懒罢工”,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现象。如若再不手术,任大爷不仅随时有生命危险,还将永远失去手术机会。
去年3月10日,手术如期进行。事实上,任大爷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一些。刘仕强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为任大爷修复了心脏。
“绝不因为疫情防控,影响患者的治疗。”去年2月,66岁的吴大叔因高坠伤后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A区治疗,被诊断为左侧额叶脑挫裂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右侧颞顶骨及颧弓骨折、双侧鼻骨骨折、寰椎前弓与枢椎齿半脱位、肺挫伤、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10%、右侧第1-7肋骨骨折、T6右侧横突骨折。病情危重,全家人的心都绷紧了。
时间就是生命!吴大叔入院后,神经外科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并请相关科室会诊,为吴大叔制定了最优、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作为主治医生的陈兵,更是不敢有丝毫放松,随时密切关注着吴大叔的情况。护士长李丽华带领护理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的专科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保障吴大叔安全,预防并发症发生。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吴大叔顺利康复出院,全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防疫不松劲,手术不停歇。去年4月,65岁的陈婆婆因“吞咽不畅”来到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医,通过检查后发现,陈婆婆患上的是食管早癌,而且病变周围呈环周型,约有10厘米长,病变累及贲门。消化内科副主任张涛,副主任医师陈龙决定为陈婆婆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手术。
手术依然如期进行。张涛,陈龙凭借丰富的经验,历时5个多小时,成功为陈婆婆剥除病变组织,在保留食管的同时,达到切除肿瘤的效果。术后,陈婆婆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很快康复出院。
“王医生,多亏了你们发现及时,让我的孩子没有出现肠穿孔。不然,我真不敢想象后果。谢谢你们!”这是刘女士在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送锦旗时,表达的感激之意。
去年2月2日,刘女士的女儿出生后因出现发绀、低体重,被紧急转入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经过检查后,被诊断为“足月小样儿,体重低于2500g,先天性肺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科立即给予保暖、纠正低血糖、补液等对症治疗,并密切关注着患儿的病情变化。由于病情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患儿顺利出院。
“我们绝不能因疫情防控,耽误对患者的治疗。”彭海涛言辞凿凿地说。
砥砺奋进 聚焦发展补短板
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前进的航程击鼓催征。
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建设项目,更承载着市中心医院未来发展的梦想。
如何让江东院区成为南充现代化医疗中心,引领未来高质量高效发展,市中心医院的决策者没少下功夫。
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市中心医院,针对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登高望远瞄准未来时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大胆提出了重点打造七大学科群的构想,并已上升到江东院区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
梦想就像一个指南针,它帮助人们找到努力的方向。对彭海涛来说,他的梦想就是让医院能治愈更多危重症患者,拯救更多垂死的人……
从去年6月开始,彭海涛无论工作多繁忙,都专门挤出时间,带领部分院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同志,相继对51个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深度调研。全面统筹妇儿、骨关节、心脏、肿瘤、消化、泌尿、神经等七大疾病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成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各科室也不甘示弱,主动对标国内外一流找差距、明方向、增信心、添动力,大力提升重点疾病诊疗能力,为七大疾病中心建设积蓄力量。
这一年,全院通过大力实施“学科行动”,新增康复医学科、风湿免疫科2个省重点专科,炎症与免疫实验室等3个市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肛肠科获批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消化内科、护理部接受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验收,肾内科、介入放射科等4个重点学(专)科通过动态评审。胸痛中心接诊患者4934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倍,所有ACS患者从确诊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呈缩短趋势,并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核心技术攻坚工程”是彭海涛最先倡导,并大力实施的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攻坚项目。去年,市中心医院在全面分析评估第一批确定的43项核心技术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93项第二批核心技术攻坚项目,拟定了各项目实施计划,并出台了配套措施,强化了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第二批核心技术攻坚项目的有序实施。
对照“三甲标准”,鼓励技术创新。这一年,全院分批次、分片区组织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对标查找不足,确立创新技术145项,补齐了技术短板,并申报新技术、新项目25项。
大力推行日间手术,优化日间手术管理流程,建立日间手术集中管理模式。全院共有7个科室18个病种开展日间手术,完成日间手术1500多例,实现日间手术量稳步增长。
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推动集团内远程诊断、结果互认、虚拟示教、手术直播、共享电子病历,提升医疗健康资源整体效能和可及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流,推进分级诊疗。
仅2020年前三季度,全院就累计门诊转诊9584人次,住院转诊11630人次,接收下级医院转诊患者3717人次,转出到上级医疗机构188人次,转往下级医疗机构17324人次。
除了加快江东院区项目建设外,完成第三住院大楼改造装修,大大改善了住院条件;完成南充市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项目立项,并纳入国家发改委补短板重点项目库;完成小龙院区医养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并将项目报市发改委批准立项。
信息化建设,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此,市中心医院十分重视。这一年,该院完成了住院新系统上线,进一步方便了临床。上线智能导医分诊系统,实现候诊实时提醒、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切实方便了患者。去年,医院相继推出的门诊收费电子票据、出院床旁结算、出院病案快递邮寄三大便民服务措施,彻底颠覆传统的看病模式,让众多患者感受到了看病的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去年,通过持续实施“高端人才护航工程”,招聘博士4人、硕士89人。实施“孵鹰行动”,选派出7名行后管理业务骨干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接受跟岗学习,开拓视野。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望过去一年的难忘瞬间,展望新一年的美好图景,市中心医院已凝聚起再出发的前进力量,在时间的河床上书写新的历史。(罗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