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们用“金刚钻”和“万金油”来形容基层干部,“金刚钻”是“专、砖、钻”的代名词,往往指的是在特定领域有所专长、阅历丰富、勤于钻研的“老师傅”;“万金油”则更多是指“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更精彩一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基本通晓各个领域的政策知识和工作方法,大部分时候都能顶得上去、扛得下来。
不过现实情况却是——“金刚钻”常有,而“万金油”不常有,并且“金刚钻”的标准被一降再降,“万金油”的定义也渐渐变褒为贬。
一些所谓的“金刚钻”干部熟悉了具体岗位和工作之后,就开始沉浸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得心应手”当中,紧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调岗、不愿交流,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乐于享受别人口中“翘楚”“专家”一类的恭维奉承和“语言贿赂”。久而久之,“身子进入了新时代,脑子还停留在过去时”,旧知识、老办法适应不了新形势、新要求,人岗不相适、人事不相宜,“钻头”的“刃口”都“磨钝”了,还称得上什么“金刚钻”呢?
“万金油”干部之所以叫“万金油”,就是因为他们在哪个领域都懂一些,什么工作都做得来,遇到各类人都聊得开、说得上话,仿佛随时可以派上用场、发挥作用,因此往往备受青睐。然而,现实中有些“万金油”似乎就跟“不务正业”划上了等号,说起来样样都会、门门精通,实际上广而不泛、博而不精,“万金油”成了“赝品”“歪货”,功效作用实难发挥。
其实无论是“金刚钻”还是“万金油”,一个干部被冠上什么名头并不重要,关键还是要有真本事。钻头钝了的“金刚钻”们要学会走出“舒适区”,到外面的广阔天地中吸收营养、更新知识、加强实践,磨出“金钻头”,揽好“瓷器活”;假“万金油”们更要拿出专业精神,锤炼专业能力,真正做到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真正成为人人需要、处处可用的行家里手、通达之才。(阆中市委组织部 周杨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