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忆“旧”农村 看“新”变化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2-24 09:05:48 编辑:杨仁昌 点击:

新年伊始,回去老家一趟,天气不错,和风细雨,下车步行在铺好的水泥路上,路面微微湿润,溅不起一点泥水,路边枯草也渐渐泛起了点点青绿。

老家在农村,不过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村了,漫步村上,看着一栋栋新修的小楼房,有的门口停着摩托车,条件好的门口停着小汽车,还有门前装着摄像头的,院里摆着各种农机的,偶尔甚至能看到光纤电缆入户,现代化气息正在慢慢地向村里“入侵”着。从电饭锅、电磁炉中飘出的炊烟气息少了,从智能手机中传出的科技声音却浓了,村里的大人小孩,但凡是认字的,都拿着智能手机刷着抖音。

回到自家院里,转眼瞥见十余年前亲手移栽的一株杏树,已经比人还高了,枝丫也粗壮了许多,只是尚未到花期,就这么凝神看着,一愣,恍惚间竟然回忆起移栽杏树那时候的事了。

那时候,交通基本靠走。村里还是泥巴路,出门都得挑日子、看天气,也许几天的计划会因为一场大雨不了了之,一个院里的几家人,要吃水得走两里路去山坳里挑,要买个东西卖个菜要背上背篓走四五里路去集市上。通讯基本靠吼。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村里的通讯就是田间地头那一阵阵大人小孩的呼喊声,响应速度也许比手机还快些,就是传不了太远,而且有点费嗓子。

那时候,防盗基本靠狗。在没有摄像头,鲜有防盗门,一个门栓一把挂锁的年代,靠什么看家护院?那自然是家家户户都养在院里的那条“恶犬”,一天一碗剩饭,二十四小时上岗,一只狗叫了,一村的狗都会叫,就是怕咬着无辜的人。劳动基本靠手。诸如种地之类自不必说,千百年来便是如此,但是修房子的还在用铲子搅拌水泥砂浆,做家具的还在用锯子斧头跟木头较劲,做一个活要十天半个月,还累得腰酸背痛的。

记得当时大门前的茅草棚里还住着一个“五保户”,总是被一群小孩嘲笑,总是闭门不出,也不与人打交道。只听有的乡亲在说,他运气不好,活了一辈子,连台电视都未曾拥有过,也没赶上扶贫,不然肯定能分个新房子住。

随着一阵爆竹声,思绪飘回了现在,再次打量着村里的新模样,心里也是不由得发出感慨,政策向农村倾斜,也让冬天的冷色调里多了一丝温暖和人情味,老一辈们也略显迟缓地抓住了时代的尾巴,终究是赶上了科技生活的末班车。

社会,总是一步一步发展的,科技,总得一点一点普及的,以前在乡村看到的是贫富差距的缩影,现在的乡村也将设计出蓬勃发展的蓝图。(营山县委组织部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