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上海等城市流调报告出现一大变化:新增确诊病例流调报告中隐去了病例的性别、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以涉及区域和场所的信息披露为主。这种做法既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又尊重了公民个人的隐私,还弱化了病患及家人社会压力,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和公众的一致好评。
社会治理信息化,创新更温馨。“互联网+”时代,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自身行程轨迹;通过微信、QQ、钉钉等社交工具即可实现居家办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购物等。疫情期间,面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创新开发出“健康码”智能核验仪,通过刷身份证即可调取有关健康码数据;还开发出“静态实体健康码”,老年人可使用截图或打印码,由数据端更新个人健康状况。各地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各种功能,方便老人和小孩出行,例如广东省的“粤康码”可以保存及打印纸质码;湖南省通过其电子健康卡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扫描验证他人健康码”功能;安徽通过身份证号和姓名核验“安康码”状态;重庆“渝康码”提供了“代人申报”功能。信息化治理让技术不再冷冰冰,而是更加温馨。
社会治理精确化,精准更精细。疫情对社会治理精确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迅速高效的筛选、提炼有用信息,并第一时间对外公布,既能避免社会大众的无端猜测得到公众配合,更能提升社区的公信力赢得群众信赖。各地社区发挥居委会干部、社区网格员、楼栋长、业主代表、志愿者、党员等群体的作用,打造了一个属于居民共建共享的社区精准化、精细化信息平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区迅速、快捷搜集各类信息,高效处理、分类各种的问题,小事通过网格员、楼栋长等多元治理主体协调解决,确实需要社区进行处理的问题,再上报社区统一处理。无论是需要购物的小问题,还是需要紧急送医的大事,精准分类、精细处理,社区居民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与社区内的群体力量有效对接调配,既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又能使得居民需求和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更使得社区治理精准更精细。
社会治理人性化,用心更暖心。“以人为本”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亲民化”的社区打造,要满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更要让居民在社区生活中感受到关心、爱心、暖心。疫情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性化的社会治理要拉进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疫情期间,许多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们,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专门针对辖区内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网上代购、超市采购、市场选购等方式购置年货,让特殊人群足不出户就可品尝到暖心的春节“盛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抽调力量,为辖区居民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暖心医疗义诊服务,免费为老年人进行日常基本医疗检查,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远方亲人,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大家的关心,更让外地亲人安心更放心。(营山县委组织部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