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刊发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绵阳市三台、盐亭两县蹲点调研形成的“两项改革”调研报告──《激活四川乡村治理“一池春水”》之后,认识到“两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两项改革”的前半篇任务基本完成,要用好前半篇经验,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后半篇”要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机构编制是一种宝贵的行政资源,“两项改革”后亟需科学设置、合理配置。下一步,要根据改革后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考虑乡镇的功能定位、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按乡镇类别对机构编制及职能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有机整合、高效配置,实现最大效能。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人尽其用、才尽其用,让人才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多从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中着力培育优秀年轻干部,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为乡村振兴增加新动能,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
“后半篇”要聚焦增强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进“两项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和医疗卫生是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两项公共服务。过去,农村的老师和医生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同志,缺乏后备力量,即使近些年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新生力量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水平,细节体现效率,细节体现质量,细节决定成败。要树立重视细节的工作理念,增强把握细节的本领。这种服务意识就是一种工作态度问题,群众评价改革成效,往往把服务是否改善、办事是否方便作为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只有群众满意了,才能算达到增强服务能力的目标。
“后半篇”要聚焦提高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效能如何,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善改于抓住关键处、找准突破口、把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选育用管工作链条,通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结构性革,更好激发基层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着眼整体效应精准发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基层管理幅度,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各项工作也不应强求千篇一律,宜专则专、宜兼则兼,需要什么就设什么,不搞空架子,最重要的是有人办事、能办成事。(营山县委组织部 唐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