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国开行与古蔺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宏大主题,一路“奋笔疾书”,书写了时代脱贫致富的崭新篇章,更书写了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
苦练“绣花功” 解
耕地靠手、照明靠油,交通靠走、通信靠吼,吃水靠天、用电靠盼,生病靠拖、住房靠补——曾是古蔺山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面对脱贫奔康的艰难“考场”,一次次调研走访、一次次谋划部署,仿佛密集的出征鼓点,响彻蔺州大地……八年扶危济困、八年持续奋斗,国开行上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强势助推古蔺全面补齐制约发展的最弱短板,全力破解阻碍全面小康的最大难题。
农村脱贫,基础先驱。八年来,国开行授信41.03亿元,全面支持农村公路、易地搬迁、校安工程、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助力二郎镇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和四川省特色小镇。随着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贫瘠土地,如今焕发出生机、积蓄着力量、充满了希望。
城市更新,棚改先行。八年来,国开行授信11.1亿元,累计征拆棚户区6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让2万群众“出棚进楼”,配套建设民生项目,受惠居民达10万人。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城市形象越来越靓,“省级文明城市”辉映蔺州大地,人民群众生活更有温度,也更有
巧
走进金兰街道红响村,沉甸甸的脆红李在枝头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满山遍栽摇钱树,遍地皆是致富果”已成为而今古蔺农村最美丽的风景线。
改变的不仅仅是农村。在国开行的倾力帮助下,各类资金“激活”各个领域,助力全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70万亩、规模以上养殖场201个,投用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助力郎酒加速迈步千亿征程,推动特色产业整体成势、扶贫车间多点开花、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消费扶贫火热开展,让古蔺高质量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一边拿出“富口袋”的扎实举措,一边输入“富脑袋”的崭新思路。自对口帮扶启动以来,国开行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5.03亿元、支持学生6.7万人次,成功探索全国首例中职教育贷款模式,贷款金额和支持人数位列全省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倾情支持,让山区的孩子们有书读、能读书、读好书,托起了贫困学子们的读书梦。
村有核心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心有奋斗底气……放眼如今的古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广袤的革命热土上变得更加生动
常念“绣花情” 做群众最
“路通了、水有了、灯亮了,我们最想感谢的人就是李书记!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在古蔺县永乐街道麻柳滩村,昔日行路难变成路路通、土坯房变为砖瓦房,曾经“旮旯地”长出“摇钱树”、农产品做成大产业……过上新生活的人们,时常念叨着这样一名干部。
他是国开行下派挂职麻柳滩村的第一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学征。2015年9月,他带着组织的重托,毅然离开北京,踏上这片贫穷的土地。
从初来乍到的“语言不通”,到满口流利的“古蔺方言”;从客居他乡的“人生地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是组织隆重给予的最高褒奖;离开两年仍然念兹在兹,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最深认同。
近年来,国开行先后下派贺亮、李笑寒、李学征、张宇弢、张振飞、马骥东6名优秀干部到古蔺任职,他们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寨、住最穷的人家,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年华奉献给脱贫事业。
流逝的是韶华时光,留下的是山河锦绣。一条条通村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致富厂房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昔日地处偏远、贫穷落后的蔺州大地,如今铺开了山乡巨变、人民幸福的时代画卷。
八年同奋进,今朝梦终圆。古蔺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国开行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步跨越,都浸润着国开行的厚爱与支持。八年来,国开行上下多行扶贫济困之举、饱含亲切关怀之情、发扬务实工作之风,用“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博爱之心,成就了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美丽蝶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赤水河畔春潮涌动、宏图如画。国开行与古蔺县,必将风雨同路、心心相印,按照“做足特色、彰显优势”总体要求,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两大主题,实施“生态立县、酒业强县、农旅富民”三大战略,坚持“干在实处、攻坚克难、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四个导向,落实“八个古蔺”建设任务,在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力打造泸州“一体两翼”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古蔺新征程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再立新功!(古蔺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