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县委书记峰会召开,会议发布了2021四川民村50强名单,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桐兴村跻身“改革名村”行列。
桐兴村为什么能,又为什么行?大胆试、自主改,积极撬动社会资本,一体化整合生态、土地、资产等资源,实施“农业+园区”“农业+基地”“农业+品牌”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桐兴村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2018年,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的“桐心院子”项目在桐兴村启动,依托该村万亩桂圆、沿江十里翡翠长廊优势,打造集“吃、住、行、游、够、娱”于一体的泸州近郊游打卡地。2020年,项目建成投用,“品味长江食府”“桐庐树屋客栈”“牛拉车游步道”“湖畔林间小道”“土特产小超市”“云朵儿童乐园”六大场景,先后吸引100余万名游客前往打卡,带动发展农家乐、小商店50余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带动核心区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公司创收50余万元以上。
“集体经济发展了,破解了村里‘无钱办事’的窘迫,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桐兴村第一书记喻言介绍说,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桐兴村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开展资源合作、租赁经营、自主经营、产业带动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翻番。下一步,桐兴村还将利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资金,通过开展以桐兴村农副产品及配套设施的打造,建设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经营移动式仿古摊位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有新的更大突破。
桐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龙马潭区创新“一核五向三维”模式,推进村集体经济多元融合发展的美丽剪影。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龙马潭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资产不清、成员不明、思路不宽、后劲不足难题,创新探索“一核五向三维”发展模式,多元化带动村集体经济健康融合发展,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促进村集体和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一核聚能,巩固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基础。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理顺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分配权责,明晰农村集体资产“谁所有、谁支配、谁受益”的核心问题,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源”。通过清产核资清家底,5个合并村完成集体资产清理移交,59个涉农村(社区)核实集体资产总额31837.02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443215.41亩。通过成员认定明资格,按照“农户自主申请+集体认定+公示确认”流程,全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8698人。股权量化稳收入,以单个村(社区)为单元按量化成员股,集体资产以“一人一股”固定份额分配,采取“进不增、出不减”的股权静态管理模式,实现村内股权“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拓宽农村群众增收渠道。
五向提能,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资源开发效果不佳、增收途径狭窄等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好增收“组合拳”赋能集体经济发展,解决“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发展“稳定器”。资产租赁促增收,罗汉石樑社区利用集体厂房出租,年收入可达40万左右;鱼塘望山坪社区、安宁街道安宁社区出租门面,年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扶贫资产促增收。通过盘活扶贫项目形成的归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采取合作、入股、租赁等方式开展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双加镇大冲头村,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资金535余万元打造精品特色集体农家乐、养猪场、食用菌大棚、水产养殖基地等形成集体固定资产,每年对外招租获取固定租金17.9万元。金龙镇曹坝村整合省市扶贫专项资金101.35万元,兴建村级光伏发电站项目,建成114千瓦的村级扶贫电站,年发电量约14万度,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7万元。资源合作促增收。鼓励条件成熟的村合理利用集体土地、群众“四荒地”、撂荒地、林地等资源,采取“村集体经济+村民+企业”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公司等市场主体合作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安宁阳高村依托自然资源,盘活利用残次林等70余亩林地,以土地入股方式与区民政局、安宁街道、区国有企业龙驰集团合作开发状元山公墓,通过公墓出售、殡葬管理服务创收,村集体按入股比例分红4成,村集体年收入超100万元,群众年人均分红1000元。代理服务促增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服务供给主体,为驻村企业、项目等提供订制、协调、快递、物业、劳务用工等服务,获得集体收入。特兴街道走马村,采取“三社”融合模式,整合泸州惠农兴民农贸有限公司和农民专合社资源,引进美团优选,为区税务局、692航空航天民品产业园、自贸区等7家单位食堂配送本村优质果蔬食材,村集体收入累计达100余万。产业带动促增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优势产业壮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立足本地土地资源和传统种植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石洞街道顺江村先后流转闲置土地120亩,发展形成黄金梨、黄桃为主的水果产业园,2021年试挂果约1.5万斤,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多元,2022年正式投产上市后,预估实现集体增收25万元以上。
三维赋能,构建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紧扣集体经济发展政策、人才、资金保障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解决“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什么人干什么事”的问题,为集体经济发展装上“助推器”。
政策支撑促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通知》《泸州市龙马潭区扶持村(社区)集体经济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文件,明确区、街镇、村三级发展集体经济职责,拓宽村集体经济组织业务承接范围、鼓励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健全以奖代补政策调动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性,推动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提供推力和保障。人才支撑促发展。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采取“选、兼、聘、挂”等方式,把头脑灵活、经营有方的机关干部、退休干部、乡贤人士、农技人员等人才选配到村任职,强健“头雁”领航发展。集中选派45名机关干部到涉农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聘用特聘村主任35名,派出18名农技员与联系帮扶部门组成帮扶工作小组,实行蹲点帮扶指导,帮助谋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思路和举措。财政支撑促发展。通过项目资金扶持、补齐短板弱项、加大资金利用和监管等措施,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区政府向每个村集体划拨2万元启动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出台文件允许各村在当年集体经济纯收益中以上一年度经营净利润的2%—5%、当年经营净利润新增部分的5%—20%比例提取收益对村干部进行奖励,提高村干部发展积极性。(姚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