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煦的阳光普照江阳大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美丽的绿色饱含着生机与活力;民生雨露滋润着百姓心田,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民心工程在百姓的心坎里如花般绽放——水更甜了,路更宽了,学校更好了,出行更便捷了,“给力”的“民生套餐”正在悄然改变着江阳群众的生活……
分水岭中心校迁建项目
华丽蝶变 打造江阳教育“升级版”
日前,位于江阳区华阳街道康城路的泸州高中附属学校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实现封顶,该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家住康健苑的刘大姐说,政府贴心的在新建城区配套学校和医院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配套设施,在江阳买房是最明智的选择。
江阳区第二中医医院项目效果图
今年以来,龙腾路幼儿园、滨江幼儿园建成投用, “高大上”的校园环境可以说是满分颜值。不仅仅在城区,江阳区致力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镇街教育项目也进展地如火如荼。五星小学改扩建项目预计2021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后可增加学位约540个。分水岭中心校迁建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投用。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学位700余个,满足全镇1600余名学生就读。
龙腾路幼儿园
从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到全域教育均衡,从城南教育组团到城西教育组团,从江南到江北,从近郊到远郊,从名校复制再到特色学校的改造升级,近年来江阳区教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个个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完备的新校园拔地而起。
一个个环境优美 教育设施完备的新校园拔地而起
据了解,从2013年以来,江阳区教育支出占比每年都超过了21%,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4.51%。近年来,江阳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全面提档升级办学条件,新征用地1000余亩,新建成校园30余所。2016年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后,继续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实施“星级”校园长暨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打造全域品质教育,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校园文化等脱胎换骨全面改善 ,全区教育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个个环境优美 教育设施完备的新校园拔地而起
医疗惠民 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如今,走进通滩卫生院,一间间整洁的门诊科室,一台台先进的医学仪器,医务人员态度亲切,患者井然有序地排队看病。卫生院综合提供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服务。正在看病的苏万振老人说道:“环境很舒适,医务人员很热情,感觉很舒心!”
江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同样在镇街,位于黄舣镇的江阳区第二中医医院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成后新增病床200余张,将有效改善区域医疗服务条件,进一步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江阳区投入资金5.98亿元,实施“两年卫计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阵地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投资3.9亿元,高标准新建江阳区妇幼保健院和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资1.98亿元,新建江阳区人民医院通滩分院,新改扩建分水岭镇卫生院和丹林镇卫生院,升级打造16个中心村卫生室。投资1000万元,改造完善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在14个敬老院设置了标准化卫生室,构建起“一站三区一馆”的医疗格局。
江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阳区还通过提档升级医疗设备、建立远程医疗体系、加强经费保障等举措,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所有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区内“省、市、区、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目前,江阳区有医疗机构均已接入卫计专网,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建成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区内“省、市、区、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加大力度 织密民生福祉保障网
民意召唤使命,担当彰显情怀。近年来,一系列民生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开创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境界:江阳区持续实施医疗扶贫、动态低保、产业扶持等脱贫政策,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确保脱贫不返贫。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受助及时……
提升创业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江阳区围绕提升创业能力、搭建创业平台、解决融资困难,多渠道、多形式扶持返乡人员创业。根据返乡人员自身的培训需求和创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着力提升返乡人员的创业就业能力,让返乡人员感受到亲情关怀,以就业创业促发展。新增就业9044人,扶持创业16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社会养老保险覆盖33.5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49.6万人,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资金1.01亿元,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87套。
网络招聘会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情暖民心,润物无声。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阳区未来的“民生蓝图”,必将浓墨重彩,更为可期。(李盛琴 谢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