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营地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舒适安全,旅游内容丰富、服务设施一流……”近日,江阳区董允坝•伞乡景区汽车营地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江阳首个汽车营地,受到不少自驾游客的关注和追捧。
近年来,江阳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把“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努力提升江阳旅游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和社会影响力,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多业并举、城乡结合、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相继成功上榜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8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
“一盘棋”勾画全域蓝图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城市品质与城市内涵,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就业创业、致富增收、提升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江阳区委、区政府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中,站高谋远,坚持“一盘棋”统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一系列顶层设计联合发力,指引创建工作不断前进。
创新机制,推进创建工作高效化。江阳区党政统筹,凝聚全域发展“一条心”,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协调推动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等,印发了整改责任清单,实行对标补短。
“以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促进旅游与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城镇建设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川渝黔‘金三角’全域休闲度假目的地,打响‘酒城之心·幸福江阳’旅游品牌。”江阳区规划先行,描绘多规融合“一张图”,高标准编制了《江阳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江阳区还制定了《江阳区关于发展全域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强区的意见》《江阳区关于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区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同时,将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与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专项规划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旅游产业突破,带动多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江阳区“一盘棋”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迈出了全域旅游的新步伐,助推泸州成功命名“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打造张坝桂圆林、泸州老窖旅游区和董允坝•伞乡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川南名刹”方山、沈子国酒庄3A级旅游景区2个,泸州博物馆和朱德旧居陈列馆2A级旅游景区2个。
“旅游+”推动融合发展
“哇,这些油纸伞好漂亮啊!”每逢节假日,位于分水岭镇的董允坝•伞乡景区游人如织。
近年来,江阳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强、融合度高的特点,打破旅游自循环体系,发挥旅游业带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产业优势,以“旅游+产业”为路径,重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做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
江阳区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积极围绕“旅游+农业”做高端农业文章,发展林果采摘、家庭农场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50余处,推出了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农业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综合型转变,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江阳区已打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6个、重点村1个,江阳区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
“各位游客,这里是‘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位于茜草工业遗址内的这个博物馆,是集后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文创旅游综合体,成为江阳“后工业主题”文化休闲消费目的地。江阳区通过“旅游+工业”积极推动工业优势产业向旅游业延伸,挖掘、培育了酒业园区、江南科技产业园、“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等一批工业与旅游融合度较高的景区景点,还重点打造了泸州老窖、分水油纸伞、“忆家乡豆痴”酱油等旅游品牌商品,使厂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产品变旅游商品,进一步拓展了工业融合空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江阳区“旅游+文化”借助张坝桂圆节、董允坝蔬菜品赏会、丹林梨花节等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弘扬、挖掘白酒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朱德旧居陈列馆、龙透关泸顺起义旧址、张映鑫烈士纪念亭等成为江阳、泸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茶马古道、南宋报恩塔等35处文物保护单位,分水油纸伞、“泸州河”川剧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江阳,向游人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全域游”绘就美丽画卷
5月30日,星期天,丹林镇梨花源油桃采摘基地里的300多亩油桃相继成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采摘。
近年来,江阳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始终把打造优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我区累计投入250多亿元,不断加大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各景区景点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接待能力。”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郑伦勤介绍,江阳区在改造提升现有景区的同时,通过开发荒山荒坡、流转撂荒土地等打造乡村景点,让田园变公园,荒地变景点,带来了发展“好钱景”,“全域旅游”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初夏的分水岭董允坝•伞乡景区,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蔬菜基地、工厂式蔬菜科技大棚、魏、蜀、吴建筑风格的伞里特色街区交相辉映,一幅公园似的山水田园美景跃然眼前。这个在田园上建起的集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区,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
近年来,因土地集中流转发展旅游产业,江阳区许多农民从农田“洗脚上岸”变身产业工人,通过到景区打工、开办农家乐等在家门口“上班”,搭上了“旅游车”、吃上了“旅游饭”。分水岭镇董允坝村村民温家情的土地流转后,就到董允坝•伞乡景区的蔬菜大棚里上班。目前,和温家情一样在景区务工的当地及邻近村民达3000余人。“旅游饭”鼓起了董允坝村村民的腰包,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7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2.8万元。
“哇,好漂亮的樱花啊!”每年的阳春三月,位于丹林镇建设村的“樱花谷”,由600亩荒山荒坡开发,谷内40多个品种、16000多株不同种类樱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极为壮观,成群结对的游人穿梭期间赏花、拍照。
“这个骑游道路好,沿途风景秀丽,骑行很舒畅!”沿沱江旅游道路全长25公里,包括车行道和骑游道,因沿途风光旖旎,前往车游、骑游者络绎不绝。江阳区累计投资21亿元,建成了沿长江旅游道、沿沱江骑游道、最美乡村公路等旅游道路415公里,实现了景区景点旅游公交全覆盖。(袁玉华 罗仕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