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巴中市广播电视台:驰援武汉,巴中40余户村民捐菜8000余斤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2-23 19:21:54 编辑:谢川霞 点击:
  “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你们不远千里,将自己的新鲜蔬菜捐献给我们,我们深感温暖,真诚感谢!”2月9日,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卓刀泉街道办事处给平昌县泥龙镇瓦桥村全体村民发来了感谢信。
 
  贫困“摘帽”,心怀感恩
 
  瓦桥村地处巴中市平昌县、宣汉县、通川区三县(区)交界处,交通不便、产业滞后,村民主要依靠务工维持生活,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 村。
 
  “以前是泥巴路,一下雨,大车小车无法通行,摩托车都随时可能滑倒。”村民鲁学国把致贫的原因归结在交通劣势上。路不通,村民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变不了钱,农药、化肥、生活用品却高价进村,要是生了病,“小病靠拖、大病听天由命”,产业也成不了气候。
 
  同样是在2014年,瓦桥村迎来了转机。在国家扶贫项目支持、平昌县水产渔政局的帮扶下,村里硬化了8公里村社道路,告别了肩挑背磨的历史;院户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引进业主、培育大户,因地制宜发展青花椒、养殖等特色产业,吸引150名村民就地就业,人均增收800多元。2017年底,瓦桥村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后,鲁学国买了一台彩电,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在新闻里看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点严重,虽然国家出手了,但我们还是想为国家、为武汉做点什么。”


 
  武汉告急,倡议捐菜
 
  “口罩告急!药品告急!床位告急!生活用品告急!武汉告急!”张杜是湖北省宜昌市海源物流公司的一名员工,1月初回到老家瓦桥村过年,通过电视、朋友圈,他随时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
 
  “我们老总在宜昌各地买菜,然后捐给武汉雷神山医院。”2月5日晚,村支书张晓峰刚刚摸排“四类人员”回来,儿子张杜就让他看金总的动态。
 
  “我们也想支援武汉,该做点啥呢?”张杜问道。这一问,张晓峰犯了难:捐钱吧?瓦桥村虽整体脱贫了,但村民们还并不富裕,捐少了怕人笑话,捐多了实在拿不出来;出力吧?现在是隔离期,出不了村也进不了武汉。
 
  “我们也捐菜!”张杜建议道,“而且我们村的菜更绿色、更新鲜。”
 
  仅自己家那点菜,不够一背篼,咋捐?张晓峰和村里9位社长商议,决定向村民买菜,捐给武汉雷神山医院,并从泥龙镇农资门市买了180个塑料框。


 
  踊跃捐菜,两天筹集8200斤
 
  听说张晓峰要买菜捐给武汉,村民们搬出家中贮藏的南瓜,从菜地里收回青菜、萝卜、白菜等保鲜期长的蔬菜,堆放在公路边,等张晓峰开车来收。
 
  “国家对我们帮助那么大,我们捐不起钱,出点菜总可以吧。”72岁的袁金德不顾年迈,不仅自己拿出了南瓜、青菜、白菜等,还跑到毗邻的宣汉县庆云乡白玉村亲戚家“要”菜,2月6日、7日两天,她就准备了3000斤鲜菜。
 
  让张晓峰感动的是,村民们都不肯收钱。“武汉有困难,我们理应伸出援手,哪个还要钱哦?”大家都说。
 
  村民鲁学国年迈体弱,愿意捐菜却无力收割,张杜就和老人的三个孙子一起收菜,还给他们发红包鼓励,四人一下午就拔了500斤萝卜。
 
  “种菜的40余户村民两天时间就捐了8200斤蔬菜,其中九成村民都是贫困户。”张晓峰说,贫困户张万宗不仅捐了蔬菜,还捐了一些大米。
 
  2月7日晚7时许,张晓峰从面包车里搬出最后一批菜,就张罗着家人分类、搬菜、装框,一直忙到晚11时,才装完全部蔬菜。


 
  驰援武汉,爱心送达
 
  张晓峰介绍道,他们原计划自己直接送到武汉,联系了几个本地货车司机,都需要时间去办健康证明。迫于无奈,张杜向公司伸出了援手。
 
  “我们免费帮你们送菜。”金总当即表示,2月7日晚12时,海源物流公司司机向月赶到了瓦桥村。
 
  2月8日早8时,向月带上平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放的通行证,发动装满蔬菜的货车,从瓦桥村向武汉雷神山医院驶去。
 
  2月8日晚8时许,经过近12个小时、1000余公里的长途奔驰,装满蔬菜的货车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因全国各地驰援雷神山的物资纷纷到达,武汉市洪山区疫情指挥部决定将这批蔬菜就近转给卓刀泉街道办事处分配。
 
  2月9日,卓刀泉街道办事处给瓦桥村全体村民发来了感谢信。“虽然转给了卓刀泉街道办事处,没有直送雷神山医院,但也是支援武汉,村民们没有遗憾。”让张晓峰稍微有些遗憾的是,村里主要发展青花椒、茶叶、生猪等产业,种植的蔬菜较少,又想抢早送达武汉,“才捐了这点,都不好意思提。”(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