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康的冕宁答卷(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11 15:37:59 编辑:吕纪元
凉山冕宁是四川省片区外73个非贫困县之一,但全县干部群众并未因“非贫”而产生丝毫懈怠。全凉山州非贫困县中高居榜首的贫困人数,依然存在的片区化深度贫困和点多面广的插花式贫困人口布局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困难,注定冕宁的脱贫攻坚之路荆棘密布。
迎难而上,冕宁披荆斩棘,以5年任务2年完成3年巩固的魄力鏖战脱贫。2017年,整县退出;2018年,巩固成果;2019年,质增效;2020年,全面收官。冕宁前行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回望征程,干部队伍锐意进取、用苦干拔穷根,让乡村迎嬗变。从安宁河谷到雅砻江畔,从锦屏山下到拖乌山巅,处处都有他们倾情投入的身影。而贫困群众,也在帮扶干部扶志、扶智并举的帮助中,激发出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展示出令人动容的智慧和勇气。
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中,振奋人心的冕宁新图正徐徐展开……
尽锐出战 交出冕宁答卷
受历史、地理条件影响,冕宁县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一边,是安宁河畔的沃野平畴、阡陌交错;一边,则是雅砻江畔的深山峡谷、高寒山区。2014年精准识别显示,该县有41个贫困村、3.5万贫困人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造成冕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冕宁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全县党政机关层层发力,签订军令状、派驻工作队,保障了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全县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为副组长,专项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常委会议室、政府常务会议室和脱贫攻坚指挥部一直处于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中,无数个夜晚都是灯火通明。
全县32名县级领导、103个帮扶单位、41个驻村工作队、89名“第一书记”、41名驻村农技员结对帮扶41个贫困村,4540名干部职工和群众结亲戚、结对子,形成了扶贫在哪里,干部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新气象。
在全县干部群众的齐心鏖战下,冕宁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全县41个贫困村、8344户35584人全部稳定脱贫,呈现出“五子登科”的喜人局面:
修好“路子”,夯实发展基础。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建成11条通乡公路、5座溜索改桥、65条通村路、740公里通组连户路,结束了雅砻江畔部分乡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盖好“房子”,保障住有安居。围绕贫困群众早日“住上好房子”目标,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危房改造,实现8344户建卡户全部住有安居。
挣好“票子”,实现吃穿不愁。建成油橄榄产业园1.5万亩,特色水果基地3.95万亩,蚕桑4.23万亩,烤烟6.04万亩,核桃、花椒“1+X”产业68万亩;年出栏生猪50万头;截至2020年10月实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76万人次,劳务收入7.88亿元。
教好“孩子”,确保学有所教。投入各项教育惠民补助资金13.61亿元,开办村级幼教点117个,建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适龄儿童7048人,入学7048人,入学率达100%。
兜好“底子”,实现稳定脱贫。完成6076人低保兜底“两线合一”,确保低保贫困户收入达标。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
一项项脱贫成果,是对全县帮扶干部的最佳回报。回首付出,他们倍感自豪;面向未来,他们充满期待。
干部苦帮 扶贫一线显担当
脱贫鏖战期间,冕宁涌现出大量优秀扶贫干部,他们出奇谋,下狠力,创佳绩,他们的脱贫工作经验,更被推而广之,成为冕宁更快、更好脱贫的有效助力。
到海泉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久,张琴便通过多方努力,为当地滞销的大蒜找到了出路。通过考察,她牵线搭桥,引导农户成立了猪肉加工作坊,还为村上引进了藤椒产业,走出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2年多时间,张琴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00余件,成为乡亲们真心敬佩的领路人。
经营村第一书记李贵友,先是通过多方协调资金,为村里铺上了产业路,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问题,此后,又为全村500余亩枇杷接通了灌溉水,安装了喷灌设备,解决了缺水问题。他倡导产品分级包装销售,引导大家树立品牌意识,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他还整合资金修建集体冻库,使农产品实现错峰销售,极大地提高了乡亲们的收入,他也因此成为十里八村的“传奇人物”。
苏英是棉沙湾乡龙家沟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后,她就把龙家沟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从成立龙家沟村便民服务中心,到协调村集体与致富能手合作经营;从带动种养殖业发展,到凝心聚力的党性教育;从入户水泥路的建设,到新村建设,苏英把龙家沟的公事当成“家事”来办,总是想方设法办到“最好”。
初到后山镇野儿塘村,体质文弱的第一书记王俊尤倍受质疑。后来,王俊尤用爬坡上坎“不让须眉”、独自乘火车到成都为村里联系辣椒种植项目、创新“强村带弱村”扶贫思路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的担当与能力。
第一书记刘贤平首倡脱贫竞赛,率先在大桥镇巴甫村发端,激发了当地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为了让全县各行各业的人才优势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冕宁县通过建立“农民夜校”师资库,整合党校、扶贫移民、卫计、司法、农牧、林业等部门100余名技术人员资源,针对贫困村地处山区、贫困户居住分散不易集中的实际情况,将师资库技术人员分成多个讲师队伍,分片区开办“农民夜校”流动讲堂,为贫困村“送学上门”。
全县“农民夜校”零距离贴近群众,为群众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卫生保健教育、种养殖业发展、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真正转变群众观念、提升群众素质、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群众苦干 自力更生奔小康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冕宁脱贫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全县始终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稳定脱贫的关键,建立了贫困户劳动竞赛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评比活动。
该县在彝海镇彝海村开展以感恩教育、素质教育促进思想脱贫、精神脱贫的“两教两促”活动;在巴甫村、大杉村开展贫困户脱贫致富大比赛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三建四改五洗”,主动移风易俗,实现“四个好”。通过这些活动,全县评选出“勤劳致富光荣户”3607户。
通过“少数人”示范带动,引导激励“多数人”见贤思齐、感恩奋进,充分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彝海村的“两教两促”活动和大杉村脱贫致富大比赛中提炼出的“大杉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县推广。
通过致富竞赛的“洗礼”,金林乡大杉村贫困户翁古木呷表示:“致富竞赛表扬奖励勤劳,激励鞭策懒惰,让我们打消了‘等、靠、要’的思想,产生了‘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的认知。”
锦屏镇海泉村赵支坤是2016年脱贫的建卡贫困户。在驻村农技员的指导下,赵支坤家种的1亩大蒜刚收获了2千斤鲜蒜,当年仅此一项就增收1万元。脱贫后,赵支坤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争当“扶贫先锋”,引领贫困群众积极种植泸宁大蒜,切实放大了真抓实干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正能量。
果基说脖子家曾是建卡贫困户,不过如今已经完全看不出当时的窘境——新居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房前屋后种满蔬菜。小伙子和媳妇正计划着在县农牧局的帮助下发展家庭养殖业,对实现脱贫之后的发展致富充满信心:“已经跟‘两教两促’工作组的同志商量好了,农闲时,我学建筑技术外出打工,媳妇学彝绣在家打工,又能挣钱又能顾家。帮扶干部们说得对,不能只靠别人帮助,自己不主动发展,就算脱贫了也富不起来!”
在彝海镇结盟新寨试点后全县铺开的“两教两促”活动,让冕宁大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在贫困乡村开展感恩教育、素质教育,促进了贫困户的思想脱贫和精神脱贫。现在,冕宁的村村寨寨都焕发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村民们主动清洁房前屋后,自觉改善生活环境,努力提升致富技能已蔚然成风。
2017年,通过艰苦努力,冕宁县实现了全县退出脱贫,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其技的愿境,真真切切在冕宁县的各村各户悄然实现。
冕宁县41个贫困村8344户贫困户35584人搬进了新建的安全住房,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话,喝上了干净的水,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如今,冕宁县已经站在了“脱贫”与“振兴”的时代拐点上。历经奋争与拼搏,曾经的穷乡僻壤华丽转身,嬗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家园。回望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一幕幕所诠释的,正是冕宁精神,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

结语:“2020年教育扶贫专项计划安排资金18711.98万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十五年免费教育、建档立卡本专科补助等各项政策;由财政为3.5万建卡贫困人口购买医疗保险,医保参合率达100%;全县享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2164户6076人,特困兜底158人,发放低保金1591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开展劳务“春风行动”、复工稳岗等活动,2020年实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76万人,劳务收入7.88亿元……”这是冕宁县2020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群众所需的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等民生、民心工程上攻克的“扶贫战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刻,冕宁县调整充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员,成立了由24名县领导、51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奔赴前沿阵地,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冲刺。冕宁县始终把脱贫攻坚这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抓紧抓好。特别是扶贫领域的民生问题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坚决兜住民生底线,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数年来,增进民生福祉带来的变化,发生在一村一寨、一家一户间。(刘昌林 吕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