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11个乡镇,幅员面积2882.97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82.5万,城镇化率61.94%,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森林城市、全国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范例县等诸多殊荣,拥有“航天城”“太阳城”“月亮城”“小春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五大名片。
10月20日上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宣读了关于命名4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关于表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关于表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的决定。西昌市连续七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厚重扎实的双拥工作基础底蕴
西昌市有长征的红色基因。1935年5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在西昌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
西昌市有中国航天的骄人战绩。亚太、风云、北斗、嫦娥等多系列、100余颗国内外航天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冲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10多个“第一”;数十万公安、消防、民兵、群众为历次航天发射从事电力、通讯、交通、运输、安保等工作,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西昌市有全省唯一“全国百强县”的经济实力。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35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0位、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第91位、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第93位、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头牌”。
西昌市有民族团结和睦、军民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市委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昌市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验稳步推进,14个世居民族、12支驻昌部队,各族人民、广大官兵齐心协力共建生态田园新西昌,连续六次荣获国家级双拥模范城、连续七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凉山视察期间,也对凉山州、西昌市“寄予厚望”。
民族地区双拥工作的丰富实践
2016年以来,军地双方、党委政府、干部群众更加重视提升双拥成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整体形象,全力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各项工作。
军地携手用心答好双拥工作新课题。健全机构,坚持双拥工作军地“一把手”亲自抓,根据领导班子调整、人员变动情况跟进调整完善市委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驻昌部队首长担任正、副组长,将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部队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互访、常抓常议;结合机构改革配套优化双拥工作办公室人员,结合撤乡并镇改革、村级建制调整同步整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拥工作机构、专职负责人;稳固建立社会团体、学校、厂矿、驻昌企事业单位和团以上驻军单位双拥机构和服务组织,将双拥工作与党建、“放管服”、武装、宣传、民政及工、青、妇等工作融合推进;结合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划拨15个专用事业编制建立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社区)建立两级、206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军地联系走访、军地青年联谊、退役军人培训、退伍士兵社保接续等工作。
完善机制,常态化落实双拥领导小组成员会、军地领导联席会、军地议军议政会、军地走访慰问、双拥检查评比等制度;将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统一考核;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安排;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统一督导。今年双拥工作要点,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充实了很多新内容、新项目,将双拥工作任务更加具体分解到部门、乡镇,形成了“上下一条线、纵横联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全方位双拥工作机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统筹推进,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盘子”,在军民融合发展、“放管服”改革、城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提升乃至重大人事变更调整等方方面面,都充分考虑军地、军民各方需求,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开展了文明创建、卫生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等活动。依据西昌驻军较多、军民融洽的有利条件,在各项创建工作中,坚持一体化推进双拥共建,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凝聚军民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
拥军优属助推部队战斗力新提升。划拨土地176.74亩,投入资金4025万元解决部队建设、搬迁用地;为部队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面积36531.78㎡,减免费用68.65万元,提供了278套限价商品房;修建部队进出口“双拥路”,子女教育“双拥校”2个;为部队开通专线公交;开设部队战士大中专学历自学和函授辅导班、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培养人才2300余名;解决随军家属安置5人、子女入学180人,减免费用270余万元;实行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免费游览景区、免费如厕及停放军车,减免费用118万元,政府补贴1200余万元;医院增设军人优先窗口,免费为官兵体检1.3万人次,减免费用260余万元;为驻训部队供应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品种189万公斤;组织“军地鹊桥会”、集体婚礼4场,定期举办文艺晚会、走访慰问活动;落实优抚政策,自然增长机制累计为259元∕月,定抚、定补标准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投入资金305.37万元对各类重点优抚对象1828人给予了临时生活、医疗困难补助,筹措资金384.3万元,解决了270户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采集退役士兵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18698条,发放、安装光荣牌19550块;举办全省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专场招聘会,13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依托四川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创建,投资1100万元对烈士陵园修复、建设。
拥政爱民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驻昌部队积极参加疫情阻击战、“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脱贫攻坚、“1+1”教育助学、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国防教育、群众义诊、慈善公益、荒山绿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疫情期间,驻昌部队12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前线;几年来,各部队投入2000万元帮扶贫困村,派出17名干部挂职或担任校外辅导员,为脱贫帮扶点培训教师1000余名,帮扶136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投入330余万元新建了卫星发射参观平台无偿交地方使用;向驻地医院赠送价值近30万元医疗设备,巡诊义诊、义务献血1860余人次;投入经费1300万元,绿化荒山30余万亩,经验被推广至全军;出动兵力8000余人次遂行武装押运押解、武装设卡、抢险救灾、常态维稳、打击车匪路霸等125起;军训学生2000余人次;筹资360余万元,为村民修建“爱民路”“致富路”;疏通排水沟6公里,解决500余亩耕地灌溉问题;向地方赠送科技书刊36000余册,捐资530余万元,捐赠衣物3.5万余件。全市120多个军民共建单位被省、州、市评为先进单位。
奋力开创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军地双方要共同努力,把双拥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保证”。双拥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助推西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西昌梦”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强大基础支撑,“双拥模范城”也永远是全市80万各族人民引以为傲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0年,西昌把双拥模范创建工作纳入“决战决胜年”,“1+8”工作目标的首场“硬仗”,倾尽全力创建第七轮“全国双拥模范县(市)”,力争取得开门红。
以此为引擎,今年和“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强化宣传、创新推进等方面持续加码加力,继续巩固双拥工作成果,牢记初心、担当使命,全力书写军民融合、鱼水情深新篇章。
持续强化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中,更加细化双拥工作举措,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更加突出双拥工作分值,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更多融入双拥因素,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市人武部党委工作报告继续注重双拥工作。
完善组织架构,结合撤乡并镇机构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继续优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双拥工作组织机构,确保双拥工作“末梢”履职更加有力。
完善规章制度。依据国家、省、州双拥工作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议等制度的刚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全年召开两次双拥测评会议,党政军主要领导定期参加双拥活动,发挥示范效应、推进面上工作。
持续强化双拥和国防教育。扩展宣传阵地。对《西昌都市报》、市电视台等市级主要媒体,全新设计改版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专栏;在前期试运行基础上,加快推出双拥主题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2.0版本;在城区主干道、主要路段增设永久性双拥、国防教育大型户外宣传牌;根据时段特点,定期更新机场路、火车站迎宾路大型户外双拥主题广告宣传栏,使内容更具鲜明的西昌特色;对西昌烈士陵园、丁佑君烈士陵园、礼州红军广场、城西法治公园4个双拥主题教育阵地实施全面提升改造;今年底前,社区级双拥主题“退役军人之家”规范化建设达到100%。
扩展教育覆盖面。在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方案中,进一步丰富国防教育、双拥宣传内容;研究探索党委、政府及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广电等部门对双拥和国防教育新方式、新手段、新载体;与《中国双拥》《四川民生》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签约组稿中,挖掘、刊登更多体现西昌特色的基层双拥工作成果。《西昌发布》各平台目前粉丝数量达到62万,是在全省叫得响的县级政务信息平台;“抖音”粉丝量达到21.8万,微博粉丝数量3万,双拥工作在这些平台上已经成为重要内容。
优良传统薪火不绝代代相传
下一步,西昌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的优势,综合运用州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凉山日报》《西昌都市生活第一报》、网络、“两微一端”等,集成运用“报、网、端、微、屏”资源,经常性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特别是深化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同时利用阅报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等传统公共设施开展公众教育宣传。发挥西昌市“全州首府”的聚合效应,与州、市文联、作协、社科联、文旅传媒等多方合作,开展双拥文化作品创作和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
注重典型培树。提升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的服务质量,改进登门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喜报、慰问信的常态做法,增设影视、媒体宣扬环节;重视培养、宣扬双拥先进典型,礼遇关爱军队表彰奖励的先进典型,定期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双拥在基层”活动,做好优秀军人、双拥家庭、“最美军嫂”“最美军人家庭”“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评选,发掘和宣扬双拥工作的先进典型,发挥和放大典型示范效应。
持续强化双拥政策落实。结合市情和驻昌部队实际,更高标准落实双拥各项政策。强化安置政策落实。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及时妥善安置、落实相关待遇,其中团以上转业干部作为重点得到妥善安置并落实相应职务职级;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得到及时妥善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保持100%。积极扶持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对未就业随军家属给予生活补助,具有公务员和事业编身份的家属随军安置率达到100%。
落实优抚政策。除继续执行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乘坐公交、参观游览公园、博物馆、风景名胜区免费待遇外,先期试行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减免费政策;提高困难退役军人专项帮扶基金总额,力争达到全省县级第一水平;推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落实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政策,有培训意愿的年度培训率达到100%,达成就业意向达到70%。
落实褒扬政策。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序组织祭扫、纪念、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次以上,切实发挥教育宣传功能。烈士纪念日,党委、政府和驻军组织开展公祭烈士活动。健全退役军人荣誉激励机制,褒扬奖励优秀退役军人,邀请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参加有关庆典和纪念活动。
持续强化基础工作。在增强基础上创一流。结合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要求,依托西昌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一流的县(市)级退役军人应急中心;落实关于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员编制和建设标准,全覆盖打造示范性乡镇、街道“退役军人之家”;建设西昌市烈士陵园、军人公墓等一批全州一流、在省内“叫得响”的涉军项目;尝试申请建设西昌市荣军养老院;依托邛海泸山景区,合作抓好峨眉部队疗养院西昌分院对部队的服务保障工作,体现西昌独特地理、生态优势。
在依法拥军上出特色。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融双拥工作于社会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拥军网络,妥善处理军地纠纷,依法惩治侵害军人及其家庭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加强涉军维权工作,认真受理、依法办理侵犯危害现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事件,确保结案率达到要求,确保涉军事件零集访。
在军地共建上树品牌。巩固和扩展西昌二小军地共建学校、航天学校双拥学校成果,推进“西昌一塔”双拥塔及双拥桥、双拥路等工程,建立一批“双拥”品牌,体现西昌双拥亮点。围绕三个目标、落实三项制度,推动结对共建:一是围绕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目标,落实好军地联系和走访慰问制度,军地双方实现“无事常来往、有事勤商量”,共谋西昌发展大计;二是围绕发展地方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目标,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制度,地方时刻关心驻昌官兵的冷暖,及时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好“后勤部”;驻昌部队把驻地当故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参与地方抢险救灾,做好“保护神”;三是围绕军地共建目标,落实军民结对共建制度。按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军地单位结对共建形式,丰富共建内容,拓展共建领域,使共建活动更具活力、更富时代特色。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在历届“四大班子”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西昌市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近些年更是入列全国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强市、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等,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西昌作为凉山州府城市和攀西地区增长极核,在全省、全州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国关注、省委重视、州委厚望的地方,在省、州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提振精神、再鼓干劲,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积极作为,紧紧围绕“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总目标,努力凸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西昌担当,不断开创西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让各族人民和驻昌广大官兵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西昌的双拥工作也一定会越做越优,“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也一定会薪火不绝、代代相传。(张崇宁 丁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