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森林资源富集、林草相交,可燃物载量高。17县(市)中,就有11个高危火险县、6个高风险县,高危县每年1至6月防火期内,气候干燥、风大温高,极易引发火灾。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凉山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最坚定的政治自觉、最务实的工作举措、最有力的作风保障,立足时代而谋、立足大局而抓、立足群众需求而干,探索破解森林火灾周期律的路径,坚决守好大凉山的青山绿水。
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机制体制
为了彻底根除思想上的问题,凉山各级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找问题、查短板,全州共召开反思会2400余次,责令反思质量差的876个部门(乡镇)重新召开。
通过层层反思,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列出了75项短板漏洞,并在制度上立足实际,大力开展改革和创新。
过去的凉山州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操作性较差,发生火灾时难以执行。为此,州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选择不通公路、不通信号、海拔3800米的木里县博窝乡原始森林,发动258名群众,对预案进行反复实战演练。州整治办副主任罗晓强一行连续12天住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简易帐篷中,白天顶着烈日指挥队伍,晚上讨论完善预案,很多时候衣物全部被雨水浸透。
“以前我们乡上的处置办法没有操作性,打火都是靠自己的经验就上去干了。现在州上编制的范本,突出了操作性和针对性。比如,防火队员多少时间必须赶到火场,坐什么交通工具、坐谁的交通工具、带什么装备、安全观察员是谁,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乡干部一看就懂,拿到就能用。”博窝乡党委书记中央次尔说道。
过去抓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基本上要等到1月份防火期来,才全面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导致风险防控措施没有及时到位。为此,凉山州创造性地把每年10月至12月确定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前置期,制定出《前置期工作要点》,细化了81项制度,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为有效减少火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项整治以来,凉山州坚持“硬件要硬、软件也要硬”的理念。加快《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立法,做到依法治火。制定了《火灾扑救指挥指南》,提出了“六打六不打”的扑火原则,对会商研判、力量调度、安全扑打、有效撤离等“上、战、撤、守”各环节作出了35条具体规定。制定了《风险防控指南》,聚焦“五周五缘”,检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明确了谁牵头、谁负责,查什么、清什么,怎么清、怎么做。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奠定防灭火基础
过去,凉山州各地防灭火基础设施较缺乏,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扑火装备设备难以及时投送到位。
扭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集中发力,全州上下不舍昼夜、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奋力攻坚、战天斗地。8月底就完成了防火道、隔离带、蓄水池、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工程量的50%,9月底完成工程量的70%。截至目前,已完成目标任务的90%,共统筹使用资金8.68亿元,新建成防火通道10723公里、摩托车防火通道6554公里、隔离带18016公里、蓄水池1.6万口、停机坪5处、瞭望点145个、营房1.2万平方米、物资储备库2180平方米、监控系统21套。
凉山的防火通道,穿梭在重点林区、环绕在悬崖峭壁、蜿蜒在巍巍山脊。一条条神奇的“天路”,让人动容、令人震撼。为了治理泸山,西昌市痛下决心、抓早动快,短短2个月,就投资9700万元,新建了防火通道60公里,1500立方的蓄水池9口,山坪塘3座,从林区迁出农户220户,成为全州灾后治理的典范。去年经历悲痛的木里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率先自筹1个亿,建成防火通道4330公里,有6成乡镇都建成了100公里以上的防火通道,成为全州全域推进的“旗手”。有保卫卫星发射中心任务的冕宁县,构筑了“四道防线”,形成了50、40、30、20公里的层级防火通道和消防水网环线,能够确保卫星发射中心的防火绝对安全。还有深度贫困的喜德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了7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作战能力
过去,凉山州扑火队员文化低、技能差等问题较突出,而且扑火装备、单兵装备缺乏,难以满足打火任务需要。同时,森林消防国家队和地方扑火队工作衔接和联动也较少。
专项整治以来,凉山州按照高危火险县(市)不少于100人、高风险县不少于80人、重点乡镇不少于30人标准,新组建地方专业扑火队伍44支、2746人,半专业扑火队伍465支、12042人。全方位开展联防联训联动“三联”工作,对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开展为期100天的全覆盖集中整训,全面提高国家队和地方队协调配合能力、联合作战能力、遂行任务能力。制定《装备配备参考标准》,提出4个大类55种作战装备配备意见,州级投入5000万元,集中采购了220辆微型消防车等一批急需装备;各县市自筹资金上亿元,购置消防水车、消防摩托车、接力水泵、无人机等专用装备2万余件。实现了从“队伍弱化、装备不足”到“队伍建设全覆盖、装备配备应有尽有”的重大转变。
“这次整训,我们地方专业扑火队员收获特别大,森林消防凉山支队教官教会了我们架设水泵、维修水泵、使用油锯和个人自救技能,我们和消防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建立起了亲密的战友关系。我们熟悉地形、他们技能全面,以后火场上相互有了依靠。”参加完队伍整训后,西昌市一名扑火队员说道。
压实层级责任 提升作风保障
推进专项整治,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作风是最关键的保障。
为了倒逼各级部门和乡镇紧起来、动起来、拼起来,凉山州结合实际,创新建立了“日暗访”“周曝光”“月拉练”制度。
州整治办从42名干部中抽出30名,每天下沉到林区地块、项目点位,盯人盯事盯进度,印发《每日通报》,共发现问题2785个,点名道姓通报干部213人次。每周一晚上召开全州视频曝光会,责成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或部门“一把手”在全州曝光会上做出检讨;各县(市)每周排位倒数5位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在曝光会上集体“亮相”,对连续2次排位倒数第一或连续3次排位倒数后5位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追责问责。这一举措,促使乡镇间形成了竞相发展、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每月底确定4至5个县召开现场拉练会,每个县至少看半天,参观者不仅要看,而且要谈心得、找差距、添措施,州分管领导对每个参观点位逐一点评,会议结束就排位。这一制度,让各县(市)你追我赶、拼尽全力、创先争优。
会东县堵格镇在专项整治刚开始时,在曝光会上作了检讨,镇党委书记倪昌武知耻后勇,带领全镇一班人奋力整改,一个月后,就成为了全州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榜样。
专项整治是民生实事、民生好事,凉山州每一条防火道上、每一口蓄水池边,都留下了各级干部的身影和脚印,都承载着各族群众的幸福和安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凉山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以赴抓整治,知耻后勇,不胜不休,坚决守住一方青山绿水,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圆满交出一份合格的凉山答卷。(吴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