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孟泽江: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2016级7班退伍复学学生,中共党员。2018年7月参与秀水河抗洪抢险;2020年1月至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曾在成都东客站连续执勤37天,并先后组织捐款共2850.12元;2020年4月赴凉山灭火。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携笔从戎,用热情点亮军徽;他们甘于艰苦,用意志燃烧军魂;他们志存高远,用青春镌刻祖国的美好。一身戎装如青松,满腔热血胜骄阳,他们如漫天星光,洒落在祖国各地。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退伍复学学生孟泽江便是这满天星光中的一缕微光。他虽脱下那身戎装,却从未卸下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怀爱国情、立强国志、践报国行,努力汇入新时代的滚滚洪流,默默贡献自己力量。
一直记得自己是一个兵
我们对于军人往往有很多印象,比如: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勇毅果敢、不惧艰险……对于孟泽江来说,这些不仅是大众对于军人的印象,也是他过往部队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退伍后时刻谨记心头的行事原则。
孟泽江(右)与战友在成都东客站执勤
2020年初,人流量大、来往人员密集复杂的成都东客站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在熙熙攘攘的成都东客站,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身穿迷彩服,手持警棍或盾牌,矗立在来往的人流中间。人们看到他们既会感到威严,也会觉得安心,孟泽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和学校预备役防空作战分队的其他七名队员在1月9日投入了成都东站的维稳执勤任务。他们不仅要负责关卡的秩序与稳定,还要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为客运站的旅客提供其他的帮助。孟泽江在成都东客站连续执勤37天,2月14日,执勤任务结束后,统一进行隔离及学习训练,直到3月1日才回家与亲人团圆。
回家不久,孟泽江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另一场“战斗”中。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突发森林火灾,两次大规模复燃,情况十分严峻。新闻上的消息一波又一波传来,揪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孟泽江坐立难安。4月1日晚,趁着家人入睡,孟泽江悄悄打车赶往西昌,加入了由73名来自四川各地的海陆空武退役军人组成的“凉山救火老兵突击队”。在泸山灭火时,山上没有路,不便携带装备,条件十分艰苦;熬夜作业让队员们疲惫不堪,19名勇士牺牲的消息更是压在每个人心头。孟泽江清理余火烟点、构建防火隔离、侦察泸山火场,不眠不休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
孟泽江回忆了他退伍后第一次参加社会服务是2018年7月11日,锦江区望江宾馆宿舍区4栋临秀水河一侧河堤出现塌方险情。他说,“那时候血气方刚,听到要抗洪抢险,觉得自己还是个兵。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字——‘干’。现在也是,只要身边发生险情,情不自禁就会迎难而上,主动出击。”
世界再大不过父母的牵挂
孟泽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是他的家人。在父母眼里,泽江不过是一个让人时刻惦记、放心不下的孩子。他心心念念的,也是父母的挂念。“身体上吃点苦不算什么,对我来说,最大的愧疚就是每次应对父母嘘寒问暖。世界再大,也大不过父母的牵挂。”
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孟泽江学会和习惯了“先斩后奏”和“报喜不报忧”。生活中受了委屈,一边流泪一边笑呵呵地给父母打电话;东客站执勤只说是在“专业实习”,闭口不谈每天面对的一切;凉山救火只说是去“战友聚会”,直到父母在新闻中看见熟悉的身影,才知道他又“出门”了。每天短短的电话问候,饱含着孟泽江和家人之间言简意赅的深深牵绊。
我们的光 微弱却足够炙热
除去退役军人 、父母的儿子这些身份,孟泽江和其他大学生没什么两样,珍爱生命、知足常乐、热心助人。
他说,“在成都东站执勤,说完全不害怕是假的。”接待了来自武汉封城前发往成都的最后一列动车,他还专门花了188元买了针对新冠肺炎的“意外传染病保险”。
虽然害怕,虽然危险,却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旅客们很可爱,有的旅客来给我们送口罩,和我们合影,那个时候觉得很光荣。”“警备区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方便面和水果,敞开吃,我们还调侃一个很能吃的战友是‘泡面终结者’。”一个人前一丝不苟的执勤队员,背后就是这样个知足常乐的大男孩。
1月下旬正是疫情形势严峻之时,在抗疫前线执勤的孟泽江组织班级同学向疫区捐款2032.12元;同时,他还与10名党员同学向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捐款818元。他说,“我们发出的光,微弱却足够炙热。”
孟泽江组织同学捐赠疫区
心中有光,梦就有方向。如果说秀水河的防洪抗险是“热血方刚”,那么执勤维稳和凉山救火就是心光的方向。孟泽江是退役军人、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他珍惜自己身上的每一个身份。他为师大学子这个身份而自豪,为川师预备役防空作战分队队员这个身份而自豪,为退伍士兵这个身份而自豪,更为中共党员这个身份而自豪。作为退役军人,他希望日后别人看到他,不是感叹“你居然当过兵”,而是“你不愧是当兵的”;作为共产党员,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初心使命;作为川师学子,他珍惜自己身为大学生的分分秒秒,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