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仪陇县义路镇钟呈寨村的中药材产业园里,金银花、芍药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几名村民正在园区里除草追肥。不远处,有的村民在采收半夏,有的挖窝、栽苗、培土,种植元胡、川明参等中药材。
看着眼前的景象,四川德润堂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晓澜眉头舒展:“磐安千里走亲,让仪陇荒废了多年的黄土地里,长出了一串串‘金元宝’。”
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德润堂中药材种植基地不断壮大,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并辐射周边乡镇。如今,中药材产业成为仪陇县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超6000亩。
磐仪“牵手” 以药生“金”
2017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浙江省磐安县对口帮扶仪陇县。带着磐安人民的深情厚谊,磐安县副县长朱慧刚到仪陇县挂职副县长,分管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初来乍到,仪陇给朱慧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百万人口的大县,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富。”一个念头在朱慧刚心里萌生,“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何不在仪陇开辟种植基地对接磐安市场?”
发展中药材,磐安有经验,仪陇有基础。整合优势资源,以药生“金”的帮扶思路逐渐清晰:在农村谋出路,向土地要效益,从“药”字上做文章。2018年,仪陇开始实施中药材精准扶贫产业项目。
“仪陇位于秦巴山南隅,土地宜种性广,自然条件优越,在仪陇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朱慧刚说,借助磐安“中国药材之乡”的技术、市场优势,引进磐安中药材企业,在仪陇县永乐镇、义路镇等乡镇首批建设中药材基地3000余亩,助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自2018年4月开展中药材精准扶贫产业结对帮扶以来,磐安共派了20余名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赴仪陇挂职,提供中药材播种、施肥、上药等技术指导,不仅带来磐安经验,还全程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磐安“中国药材之乡”的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短短1年时间,仪陇县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年销售中药材1200吨、销售额4500万元。
产业带动 脱贫致富
“以前我就是个庄稼汉,啥都不会。现在当了种植中药材的技术人员,有了稳定工作和收入。”义路镇钟呈寨村脱贫户聂积辉介绍,如今他每月按时领工资,加上妻子在园区打零工,全家年收入有4万余元。
现年66岁的聂积辉是义路镇的药材种植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德润堂中药材公司的管理员,负责川半夏的田间管理。去年入职后,他跟着老师学川半夏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一年下来已然成了半个专家。他还把家里的闲置土地全种上了川半夏。
德润堂中药材基地负责人朱建军说,聂积辉夫妻俩去年一年在公司的打工收入、土地分红和租金收入有四五万元,今年又添两万余元的中药材种植收入,一年就脱贫奔小康了。据介绍,2019年,德润堂中药材基地常年务工有200余人,年劳务支出及分红230余万元,帮助附近村民人均增收8000余元。
如今,聂积辉一家已搬离破旧的泥土房,住上了新房,“托了磐安的福,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家住永乐镇土寨子沟村的高术容今年75岁。去年,她到东西部扶贫协作优质中药材产业园区打工,既有稳定收入,还领到了公司免费提供的5公斤知母种子。
由仪陇县盛鸿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优质中药材产业园区,种有牡丹、丹参、白芍、知母等中药材1500余亩,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固定分红等方式,带动园区及附近3个村、373户贫困群众增收。
据统计,2019年,东西部协作优质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发放农民工工资100余万元。
主导产业 方兴未艾
义路镇返乡青年邱蛟等也积极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邱蛟种植中药材500余亩,并通过免费提供种苗、农资,免费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6个村在奔康产业园里套作中药材400余亩,带动30余户农户种植中药材50余亩。
义路镇党委书记何宏介绍,中药材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目前全镇有50余户农户发展起中药材,未来该镇还计划在5个贫困村配套种植500亩中药材,带领群众致富奔康。“我们镇将打造成为川北道地药材基地、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何宏信心十足地说。
中药材产业在仪陇生根开花,去年以来,仪陇县成功招引德润堂、念亨科技、盛鸿发等8家中药材企业,投资总额达2.38亿元,建立中药材基地6000余亩,中药材品种几十种。
“扶贫协作资金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刃上,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朱慧刚说,今年,中药材产业已被列入仪陇县的主导产业,计划再建10个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建成“好医生”中药材产业园,栽种1万余亩金银花、金线莲、铁皮石斛、川半夏等中药材,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家家种药材。(马永红 王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