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仪陇: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9-02 14:04:15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三条沟村。马永红 摄

日前,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仪陇县的现代蚕桑产业基地作为现场会分会场之一也惊艳亮相。蚕桑丝绸展示厅的“彩色茧”引起不少参会代表的注意,得知这些彩色的蚕茧缫出来的丝没有经过任何印染,就是其原生态的本色,听闻将来还会生产“七色茧”,参会代表们更是啧啧赞叹。

近年来,仪陇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品牌”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谱写了一篇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仪陇方案”。

敢问农业路在何方?

立足实际 招大引强建设大基地

仪陇位于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3万亩。“前些年,由于种粮始终未走出效益低的怪圈,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等原因,农村存在土地撂荒的现象。”仪陇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道出了过去农业发展的窘况。

如何突破瓶颈,走出发展困局?仪陇县意识到该县农业基础薄弱、企业带动不够这一短板,要取得根本性突破,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借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形成独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适合仪陇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一纸蓝图,为全县农业发展工作提供了行动路线,也“谋”出了仪陇现代农业发展的明天。仪陇县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走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招引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品牌、融入大市场”的发展思路。

2012年7月,广东温氏集团落户仪陇县。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双胜、福临2个年产10万头的仔猪繁育场、1个年产15万吨的饲料厂;于2019年在柳桠镇虎峨坝村建设的存栏种猪4000头,年产仔猪8万头的现代化种猪场也即将完工投产。如今,全县发展温氏合作农户300余户,带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9月,仪陇县与陕西海升集团正式签约,确定率先在赛金镇潮水坝村建设高标准柑橘产业示范园。目前,已经完成一、二、三期基地建设,正在建设第四期精深加工项目,用不到3年的时间,在赛金、双胜和新政等乡镇建成高标准晚熟柑橘核心示范基地3.5万亩,形成百里百村晚熟柑橘产业长廊。

在招大引强建设大基地的过程中,仪陇县打破行政区划,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带三线五大基地十个园区”。一带:新政-立山沿线11个乡镇,现代农业种养循环100公里示范带;三片:新马线(新政-马鞍)、金马线(金城-马鞍)、仪北线(仪陇-二道)“三线连片”闭合式绿色农业产业环线;五大基地:规划建设1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和10万亩柑橘产业基地。

目前,仪陇县引进的亿元级龙头企业还有浙江中味集团、利达丰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分别发展加工型蔬菜、有机蚕桑、生猪养殖,丰富产业布局。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 融合循环全链式发展大农业

有了龙头引领,更要有科技支撑。实行大搞融合、大抓循环和全链式发展才能赢得现代农业的先机。

8月28日,赛金镇潮水坝村海升集团现代柑橘产业园内,翠绿的柑橘苗中,整齐有序地立着一根根灰白色铁杆,铁杆上面还有吸热接收盘。“这是我们园区的‘智慧果园’,通过‘物联网+果园’气象站、传感器等设备,可以运用大数据掌握苗木土壤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园区技术人员打开手机软件点击进去,在手机屏幕上可以清晰看见整个园区内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以及空气温度、一小时内降雨、风向等详细信息。“每隔5分钟数据就自动刷新一次,根据这些数据,我们的智能设备能自动为缺水的土壤第一时间补水。”技术人员说。

在水泵房内看到,变频供水泵、砂石过滤器、施肥水泵、施肥罐等设备通过管道紧密相接。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再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从而达到省肥节水、省工省力、减轻病害、增产高效的目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发展更需要把生态建设融入农业产业发展大局中,搭建起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舞台”。种柑橘和养猪两个互不关联的产业,却通过生态循环与科技创新融合立体发展,实现共赢,在种植柑橘的基础上,将种植和养殖中的废料,通过海越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科学处理成有机肥后,再用于生产,书写了一段“海温”循环农业佳话。

“2019年12月至今,加工处理了农业废弃物5万吨,生产有机肥1.5万吨。”海升集团旗下仪陇海越公司技术主管邓运升说,仪陇海越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预计可年处理农业废弃物15万吨,加工生产有机肥5万吨以上。届时,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海温’生态循环模式的运用,缓解了柑橘种植有机肥需求量大、成本高的问题,把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既科学化解了环保难题,又有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实现了产业互助、种养循环。”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伍绍斌介绍说。

为同步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储、运服务体系,仪陇县在37个乡镇建立秸秆收储点,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作为生产原料,一举破解了养殖业粪污染和种植业秸秆露天焚烧两大难题,还实现了企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变废为宝的三赢目标。

如何增收致富?

利益联结 “仪陇方案”培育大品牌

铜鼓乡九龙山村村民张高春过去在广东务工,2019年初返乡创业,承包了264亩桑园,在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套种榨菜,产值大幅度提升。“今年上半年养了两季蚕,卖了1600多公斤茧子,蔬菜卖了20多吨,收入有10多万元。”接下来想扩大规模,争取多养两三季蚕,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30万元。

以建设蚕桑现代产业园区为抓手,仪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坚持基地统建、桑园分管、小蚕共育、大蚕分养、订单收购,公司从农户手中租地后,实行整地调型、规范栽植、配建标准蚕房、统一配置蚕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共育至3龄,就近提供蚕农饲养;蚕农在合作社的组织下,与公司签订“返租倒包”协议,从公司返租标准桑园、蚕房进行管桑养蚕,公司以最低35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鲜茧,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大企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互惠双赢。仪陇县蚕桑现代农业园虽然建园时间还不长,但今年就已经养蚕1.5万张、产茧600吨,实现了产值3000万元。预计进入盛产期后,园区每年可以产茧2800吨,总产值达到1亿多元。

相隔不远的赛金镇潮水坝村村民也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红利”。在排列整齐的柑橘园里,村民李春秀拿着弯刀,正在对柑橘树进行除杂,保证柑橘树享受到充足的阳光。2017年9月,李春秀承包了村里产业园的部分劳务,当起了160亩土地上3000株柑橘树的“管家”,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资。潮水坝之变,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李春秀算了一笔账:今年流转了的4亩土地可得租金2000元,承包劳务年收入24000元,相比以前种庄稼总收入翻了3番。

在潮水坝村,与李春秀一样承包劳务的还有同村的邓秀兰、唐克辉、李菊珍等6人,他们承包了该村1600亩产业园的所有劳务。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得益于海升集团“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务工、入股分红、返租倒包、销售产品实现增收致富。(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