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餐饮浪费——张澜先生一以贯之的节俭风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28 07:37:34 编辑:杨仁昌 点击:

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一生布衣淡饭,习以为常,他勤俭节约的精神久为人们所敬仰,陈叔通曾作诗赞曰:“倔强曾撄霜刃厉,纯朴不改布衣尊。”

1924年,张澜全家搬到南充县永安乡(又名南溪口)野猫溪。夫人刘慧徴温良恭让、勤劳简朴,除了参加部分农活,还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劳动。当时,四川很多达官贵人常常来南溪口看望张澜,如张群、何北衡、陈开泗等,张澜招待这些贵宾的饭菜都是夫人刘慧徴做得很平常的农家菜:红苕、玉米、萝卜、白菜、泡酸菜等。张澜对他们说:“你们在城里大鱼大肉吃多了,到我这里来调节一下胃口,吃点素菜素饭很有好处。”

1942年4月2日,张澜七十大寿。成都的学生和好友曾准备在蓉为先生设宴祝贺,但先生以“寇难方深,峻辞不许”为由,返回老家南充县南溪口(今南充市高坪区永安镇民主村南溪口)小住避寿。

回乡后,家人和兄弟子侄及故旧因他常年在外奔波,难得在家,又恰逢七十大寿,执意要为其祝寿。张澜无法推却,只得答应了,但他提出两个条件:一、从俭,依照乡风民俗,吃一顿豆花饭;二、任何人不得送一分钱礼物。当天中午,寿宴在家中堂屋举行。老寿星端坐客堂正中,众人上前举杯祝寿道贺,酒席桌上只有豆花、粉蒸肉和鲜黄瓜、四季豆等家常小菜,气氛欢乐融洽。

开宴不久,一阵鼓乐之声由远而近传来,原来是驻南充的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陈开泗率大小官员近百人带着披红挂彩的四抬盒礼品前来祝寿。张澜深知陈某的作为,离座出迎。陈某趋前俯身说:“先生的道德文章,高山仰止,足为我等师表,区区薄礼,实难表达万一。”张澜眼见这一场景,怒从心起,指着陈的鼻子呵斥:“半个中国沦陷,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身为地方负责官员,不思救国,已属可恶!厚礼是不能讨好我的。做几件对得起南充人民的事情来,我愿为你背石头立碑。我自过我的生日,不劳列位费心!”张澜“拒礼斥权贵”的故事在当地很快传为美谈。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虽身居高位,却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饮食上,先生一日三餐,每天早饭是大米粥或小米粥,主食不是大米饭就是馒头;午饭至多不过两个带辣子的菜,几片夹奶油的面包或馒头或带芝麻的烧饼;晚饭也只增加一点核桃仁捣成的糊糊,夹在面包片里吃。张澜除习惯散步,别无嗜好,烟酒不沾,也没有喝茶的习惯,即使朱德、陈毅、罗瑞卿等首长来看望他,也从不备烟茶,都是白开水一杯待客了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以上几个小故事,是张澜先生勤俭节约的人生缩影,他在生活中恪守节约底线,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传承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张澜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