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党员干部要先染“泥土味”再上“机关气”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21 13:12:55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一杯茶、一台电脑,在办公室里殚精竭虑地思考方案、撰写材料,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机关气”。烈日当空,头顶着草帽站在金黄的稻田边上,与老百姓亲切地交谈,微风中带来清新的泥土味。对党员干部来说,这两幅画面一定都不陌生,也是现实中党员干部常有的亲身经历。就拿给老百姓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件事来讲,如何做到“气味相连”又能相得益彰,“剥茧抽丝”而非本末倒置,理清“泥土味”和“机关气”的关系和顺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泥土味”是躬身实践,“机关气”是理论指导。染上泥土味很好理解,就是深入群众,下到基层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党员干部下到基层的方式较多:在乡镇政府里看材料、村委会里听汇报;看完材料提要求,听完汇报作强调。这些下基层的方式在有的地方是比较常见的。但如果耳朵没有近距离听群众的声音,腿脚没有实打实踩地里的泥土,这种下基层的方式往往就潜化成了形式。当方式和形式模糊不清的时候,指导实践的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根基而虚浮于空;浅尝辄止而难奏实效。

“泥土味”是切身体会,“机关气”是有感而发。一位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在一次交流中感慨道:“我以前觉得坐在办公室里,写几份自以为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工作方案,就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甚至有幕后英雄的感觉。直到长期与群众交往,才让我感受到了走近群众的重要性。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群众身边,染上了‘泥土味’后,写出的工作方案才可靠可行、符合实际,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同。”看得出来,这就是先染上“泥土味”给他带来的真实感悟,也更充分地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价值,只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肯定是难以办到的。

“泥土味”是务实作风,“机关气”是实施总结。用了真情,才能发出实感。务实,就要摆正心态,愿与群众交道,善与群众交流。唯有如此才能真实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发现实际问题,了解群众需要。才有信心去埋头研究,有方向去认真分析,有耐心去解决问题。务实对党员干部成长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党员干部为群众做实事的底气,既源于正确的理论指导,也源于经受实践的打磨。如果不先染上“泥土味”,拉近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就难以成长为意志坚定、脚踏实地、善作善为的好干部。而先染上“泥土味”后,自然就善于融入到群众中去,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进而优化工作作风,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提升幸福指数。

凡事有因有果,顺序有先有后。“泥土味”好比果,“机关气”好比花。不是说花就只是好看,不需要它,而是只有深入了解已有的果实,我们才有更好的方向和方法去培育结出更多硕果的鲜花。基层能锤炼党性,“泥土气”能引导“机关气”,能让党员干部在老百姓身边受住考验,增长才干,做出实事,显出成效。不局限于空想,不盲目于蛮干,只有先学好基层历练这门“必修课”,才能切实解决思想麻痹、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营山县委组织部 司伟正 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