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文,中共党员,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南充市陈祺文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充高中李向阳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校外指导老师。从教16年,担任过三届班主任工作,2015年后一直承担高三教学任务,迄今已带出六届毕业班。先后获得南充市、四川省、全国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所带班级每年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
多次在全省、全市教师课程培训中担任主讲,担任省、市优质课评比和论文评比评委,十余次获得南充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教育宣传先进个人等市级表彰,数十次获南充高中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激情哥”到“陈祺文”
他年龄在变、好学不变
直到走上讲台六七年以后,陈祺文依然被学生冠以“激情哥”之名,因为上课时老是攒足十二分力气开嗓,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冬天上课他一定要脱外套,天气稍热就汗流浃背。随着年龄渐长,他的嗓门不再那么大,动作不再那么夸张,但课堂含金量并未稍减,起承转合,行云流水,余韵留白,收放自如,逐渐有了自己的“范儿”。不知从何时起,学生递来问候小纸条的时候,其称呼悄悄变成了“老陈”。
陈祺文的课好听自不待言,基本功也是一等一的。当年还未普及多媒体时,那手黑板字写得独具特色。他深入浅出的教材剖析,抽丝剥茧的逻辑引导,“三错”“三好”的独门秘笈,再辅以标准普通话引导下的师生互动,这一切,构成了学生口中“历史学科的拟人化本体”。
陈祺文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呢?他认为,老师不能始终认为自己在“教”学生,因为“我们必将见证众多种子成长为比园丁高大得多的参天大树。社会也不要认为好的老师就是能把任何学生都培养成同样优秀的“大树”,因为这些种子有可能是花、是果,再好的园丁也不能变花为树,而应当具备明辨种子的智慧,并寻求让“树更高、花更美、果更香”的方法。因此,老师其实不仅在“教”,更是在“学”,而只要坚持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从“指明灯”到“聚光灯”
他岗位在变、热爱不变
走上讲台的陈祺文激情四射,而课堂外跟学生的相处可称亦师亦友。他在学工处的岗位上与接受处分的“调皮蛋”进行“斗智斗勇”,耐心引导;也在校团委的岗位上与最积极上进的学生干部们一起作出了“wake up”校园音乐节、微电影展评、文学社等开创性工作。他在班主任岗位上用丰富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向阳向光、向善向上,与孩子们一路同行,全程护航;也在宣传岗位上组织编辑高考宝典、学生文集,帮助学生辨明方向,坚持理想,受到了历届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此可谓“指明灯”。
而实际上,陈祺文更默默做了多年的“聚光灯”。做好宣传岗位的“聚光灯”绝非易事,从学校的整体形象,到老师、学生的个人亮点,800名教职员工和上万名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上演着一幕幕催人奋进的真实场景,“聚光灯”能否发现?怎么聚焦?如何展现?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陈祺文和他的团队近年来不分昼夜、不假不休,用全心的投入、全情的热爱向社会全景展现了“南高人”的奋斗历程。
在他们的镜头和文字里,发掘和聚焦了众多“南高”师生的感人事迹,而出镜最少的,却是自己。其实“聚光灯”的经历让陈祺文更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明白不同角度的聚焦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他认为,燃烧自己作为“指明灯”,照亮学生前行道路,或者隐藏自己作为“聚光灯”,发掘学生天赋,这都不是什么牺牲和痛苦,恰是很美好的体验。当工作过于繁忙无暇顾及家人时,他在朋友圈写到:“为生存的压力错失陪伴,为生活的美好热爱阳光,为生命的意义从事教育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倾听者”到“主讲人”
他角色在变、初心不变
从教16年来,陈祺文由竞教评比的参赛者成长为省、市高校院系比赛的评委,由各级各类培训的倾听者,到受邀为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担任教育培训主讲,受聘成为西华师大历史学院校外指导教师,为大三学生上微格课。参与指导本组青年教师陈治全、赵上云、刘敬武、刘鱼海斩获全国历史竞教一等奖,帮助、指导所在年级历史备课组成员全部成为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成就一段佳话。今年,南充市成立第二批市级名师工作室,陈祺文获批为唯一的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每年高三冲刺,他在学校的支持下邀请专职心理老师为孩子们进行考前心理疏导,组织趣味心理运动会,他变着方法给同学们带来考前惊喜。
陈祺文说:“我没有那么好,请帮我向从前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关心到位的同学说声抱歉。”(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