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甘坐“冷板凳” 涵养“热情怀”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13 08:58:08 编辑:杨仁昌 点击: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最近火了。今年高考小钟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绩,但她最终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有人支持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也有人质疑考古学是“冷”专业,会常坐“冷”板凳,应该报考更“热”的专业。“冷”“热”的分际,蕴含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职业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选择,不仅是钟芳蓉个人的困境,也是一些党员干部的困惑。有的干部追求“热效应”,重显绩、轻潜绩,把大把时间和精力花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却不愿意沉下心来做利长远的“冷工作”。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实际上是一道有关党性的考题和关乎人生的答卷,身为党员干部,最应该有的态度就是要在甘坐“冷板凳”中涵养“热情怀”,才能对得起时代的选择、组织的信任、人民的期盼。

甘坐“冷板凳”,折射的是奉献精神。这份奉献精神来自于自己坚定的初心和对毕生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能够坚守理想、无私奉献,在面对苦难时才会有甘之若饴的从容心态,在“苦”的过程去成就“大”的事业。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不追求名利,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究工作,在“冷”环境中成就了“热”事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了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成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江苏邮差员唐真亚志愿从事消防宣传工作19年,风雨无阻,水陆兼顾,开辟了为民服务的水上邮路,既传信又传情,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大湖鸿雁”。我们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不能用功利去考量某个人最后的成功,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基层干部,他们甘于寂寞、甘守清贫,在坐“冷板凳”的无悔选择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甘坐“冷板凳”体现的是理想坚守。钟芳蓉谈到,自己报考北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樊锦诗在给钟芳蓉的寄语中希望她能够“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理想,樊锦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就分到了莫高窟,在那里一干就是57年。环境恶劣又怎样?条件艰苦又如何?孤单寂寞算什么?在她的带领下,敦煌保护最终推到了国际化的水平,而她自己实现保护中国文物、守护中华文化的理想也在这片黄土大地上升华。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恒念,如果没有那份“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执着,又怎能在长期坐“冷板凳”的坚持下不断生发出向上的力量?

甘坐“冷板凳”诠释的是责任担当。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八十年后,“中国脊梁”的精神仍在延续、在挺立。我们看到,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防汛抗洪的紧要处,总有那么一群人在负重前行。要问条件是否艰苦、病毒是否可怕、灾害是否吓人,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这些党员干部却怀着对人民的“热心肠”,报着“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气,迎着困难上、对着问题干、向着危险冲,用坚如磐石的必胜之心,人民至上的仁爱之心、重如泰山的责任之心共同铸就了人民群众最可信赖的钢铁长城。

甘坐“冷板凳”,涵养“热情怀”,成就大事业。在“一心为国志不移”的忠诚担当中,在“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平和心境里,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带着坚守不移的信念、重担在肩的责任、为党为民的热忱,砥砺奋进、大道直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将早日实现。(西充县委组织部 范俞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