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要健全群众参与制度化渠道,有效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打通社区、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干得好不好,要看群众参与度高不高。一项政策的效果,要看人民群众是笑脸相迎还是摇头拒绝,从基层治理样板“枫桥经验”到不同地区的“网格员”“楼长制”,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不同时代的社会治理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不断带来新任务新要求。让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才能让基层治理脉络更加清晰、效能更加突出,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基层治理带来的良好效果。
基层治理抓得实不实,要看基层落实到不到位。政策千好万好,最重要的则是落实好、执行好、贯彻好。如果基层不能落实、不愿落实、不善落实,基层治理效能只能层层“卸责”、层层“递减”、层层“甩锅”。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更要为基层减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基层治理难免“脱实向虚”,最终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只有真正把不必要的任务减掉,不提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任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基层才有更多的时间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基层干部才能转变作风、放开手脚、真情服务,基层治理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民治则国安,民乱则国危。基层治理只有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治理要求,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营山县委组织部 张倡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