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历史文化悠久,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以七宝寺书院群、田坝会馆、羊龙庙等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以凤垭山天乐谷景区为典型代表的孝道文化;以李渡镇的高跷狮舞、金宝车幺妹、嘉陵蛴蟆节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文化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嘉陵区不断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参加各种文化赛事,通过开展“周末大舞台”、书画摄影展、免费艺术培训、文化扶贫巡回演出、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文化阵地建设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百姓文化需求。
不断加大投入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宽敞明亮的展厅里,127件涉及晋唐的楷书、魏碑、经体书法等各个大类,涵盖篆、隶、真、行、草等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陈列在展厅四壁,现场观众不时驻足观看,交口称赞……6月19日,南充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临帖展开幕式在嘉陵区文化馆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和书画爱好者前来观赏。
“我们把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临帖展放在嘉陵区文化馆举行,是因为这里的书画展览场馆是按照专业的标准设计建设的,书画摄影展架等一应俱全,可以说是市内一流的展览场馆。”南充市书法家协会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近年来,嘉陵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打造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015年,嘉陵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修建了陈寿文化公园,并将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设置其中,破解了区文化馆长期以来有机构编制人员,却没有阵地的难题。特别是2019年,嘉陵区文化馆对内部环境和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高标准装配了综合排练厅,购置了专业的音响、舞美,不仅保证了日常排练,还能满足小型交流演出。同时,还对舞蹈、声乐、器乐等排练教室,全部进行吸音装修,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回音过重的问题。
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嘉陵区文化馆不但环境更加优美,而且建立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吸引了一大批文艺活动在此举办。2019年12月25日下午,嘉陵区文化馆内歌声悠扬,笑声不断、掌声雷动,嘉陵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元旦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600余名市民前来观看;4月25日,嘉陵剪纸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杜华江“从剪十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区文化馆举行,一件件优秀的剪纸作品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6月23日,嘉陵区2020年“颂党恩、迎端午”诗会暨《清风》新书发布会在嘉陵区文化馆举行,100余名文艺工作者欢聚一堂,共享文化盛宴……嘉陵区文化馆已然成为全区文化活动最繁忙的场所。
“近年来,一场场影响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不断在嘉陵文化馆举办;国内知名的文化名家莅临嘉陵文化馆做客,嘉陵文化馆的聚集效应正在慢慢凸显。”嘉陵文化馆馆长晏春介绍,仅2019年,嘉陵区文化馆就举办了“川陕甘三省七市”书画联展、南充市书协临帖展、“淘古寻源”书画展、文学名家任芙康先生文学座谈会、南充散文学会何永康先生文学讲座、浙江金华文化走亲书画摄影展、南充迎春书画展等数十场文化活动。嘉陵文化馆正在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文化聚集中心。
文化建设结硕果 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8年10月12日,在第六届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上,由嘉陵区音乐教师及机关单位音乐爱好者组成“嘉陵之声”合唱团凭借《蒲公英》和《川江的故事》两首歌曲惊艳全场,并最终斩获此次比赛金奖。“嘉陵之声”合唱团自组建以来,多次获得国内各项大奖,已然成为南充一支颇负盛名的合唱团队。
2019年农历正月十四,嘉陵区一年一度的蛴蟆节如约而至。龙蟠、大通、金宝、三会、七宝寺等乡镇同时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当地多支群众文艺队伍走街串巷开展巡演,鼓乐齐鸣,舞龙、扭秧歌、车幺妹、器乐演奏、二龙戏珠、金猪送福等伴奏或唱腔此起彼伏,掀起一阵阵欢乐的热潮,吸引了市内外20余万人参加这场民俗狂欢。嘉陵蛴蟆节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嘉陵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
2019年2月19日下午,南充市“嘉陵春江闹元宵”——群文精品展演暨舞龙舞狮比赛在阆中古城拉开序幕,来自九区(市)县的10支舞龙舞狮队伍登台打擂。嘉陵区金龙代表队“龙凤呈祥”的主题创意刷亮评委的“火眼金睛”,更以9.856分的好成绩刷新全场最高得分,一举登临冠军宝座。2016年至2019年,嘉陵区舞龙队在全市舞龙舞狮大赛上连续4年获得金奖。
群众文化要有影响力,关键还是要靠打造文化品牌和优秀的作品。“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把文艺创作的重心落脚在自身的特色上,把活动的重点瞄准省、市大型比赛活动,围绕大型文化活动,创作推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文艺精品力作,在省、市系列文艺比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扩大了嘉陵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嘉陵区文化馆馆长晏春说。
据介绍,为破解文化人才匮乏的难题,嘉陵区文化馆通过“引”“养”“建”等方式,招来了声乐、文学、舞蹈等3名专业人才;成立了馆办的嘉陵文化艺术团,面向社会广泛招纳文艺骨干,分别组建了“嘉陵之声”合唱团、“鹭歌”女子组合、“桑叶青青”舞蹈队、“嘉言社”戏剧小品等表演团队,聘请专业教师长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节目编排,培养近80人的专业文艺骨干团队;建强诗词学会、作协、书协、摄协等社团组织,发展会员200多人,定期与社团合作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发挥社团的作用,破解了人才匮乏的瓶颈。
随着文化人才的到来,嘉陵文化建设结出硕果,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涌现而出。舞台文艺节目《温暖山乡情》《雨夜铃声》《鹭之歌》等,代表南充市参加全省戏剧小品比赛和群星奖比赛获得好评,并代表嘉陵参加了南充春晚、南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全国“百馆联动”汇演等大型演出,展示了嘉陵风采;《凤垭山文艺》季刊杂志,先后发表文学、书法、摄影等作品200多篇;《文化嘉陵》丛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点赞;全区文学、书画、诗词等作品在全国各级刊物、比赛中获奖、发表、参展30余次(篇)……嘉陵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织密城乡“覆盖网”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月8日上午,一立镇蒲马院村村委会活动室热闹非凡,嘉陵区开展的“民俗传习堂”活动吸引了3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在剪纸、竹编技艺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村民将一张张红纸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一个个竹编作品在村民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形。
“我们学习竹编时感到很开心,不仅老有所乐,而且学会了这门技艺之后,还能自己编竹制品,很实用。”参加学习竹编技艺的蒲大爷说。据悉,此次“民俗传习堂”活动是嘉陵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文化教育功能,探索“党建+文化”模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益尝试。
“我从村里的农家书屋学到了养羊的知识后,养了二十几头羊,个个膘肥体壮。”7月15日,正在三会镇观音院村农家书屋借阅图书的村民杜泽友高兴地说。在20余平方米的书屋内,3个书架上书籍分类陈列,不时有村民前来借阅。观音院村农家书屋仅是全区510个农家书屋的缩影。为满足更多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嘉陵区对全区510个农家书屋进行了更新,聘请“三老人员”参与农家书屋管理,创新“农家书屋+”模式,推行“农家书屋+听书”模式,改变传统阅读形式,打造有声书屋;“农家书屋+特色活动”模式,让传统文化走进乡村,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嘉陵区积极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区文化馆有针对性地编排了一批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全区各贫困地区的乡村院坝、田间地头。仅2019年,就组织了100多场巡回演出,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受到了当地群众热烈的欢迎。同时,把文化活动和当地的民俗结合,通过蛴蟆节、年猪节、桃花节、紫薇情人节等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助推乡村文化发展。
2016年开始,嘉陵区陈寿艺术学堂开展免费艺术培训,先后开设了古筝、琵琶、书法等培训班30余次,培训学员1000多名,并将艺术培训的课堂延伸到校园;以陈寿文化公园为平台,积极整合区内的学校、机关、乡镇、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周末大舞台”公益文艺演出,参与群众达到10多万人次;嘉陵区政府广场是城区最大的舞蹈活动场地,每天早晚,参加各种舞蹈的人数达3千多人……城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下一步,嘉陵区将结合“世界长寿乡”“中国桑茶之乡”、书香七宝寺等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契合点,打造具有市场、游客喜欢的主题节目、旅游歌曲等,扩大嘉陵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让文化覆盖城乡,走进城乡群众身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杜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