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直上云霄,离不开根须的牢靠。基层,就如同大树的根须,虽然埋在泥土中,却时时刻刻为枝、叶输送着营养,使树木茁壮成长。而脱贫攻坚与基层治理作为基层工作的难点、重点,只有把脱贫攻坚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凝聚出脱贫攻坚与基层治理的最大合力,才能稳步推进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党建根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真切了解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获得群众认可。一个群众愿意相信的基层党组织,一个群众拥护的基层党组织,对于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推行,脱贫攻坚项目的规划实施,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思想决定行动,政治思想教育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拿手好戏,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基层党员思想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党员和党组织不断完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短板,才能凝聚战斗力;作风表明态度,目前党内还存在着一些不作为、慢作为、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使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就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抓早抓小,坚决打击一切不良作风,还党群关系风清气正;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查漏补缺,既要抓好个性问题的整改落实,又要积极排查整改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共性问题,不断优化完善基层党建。只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能拥有过硬的素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就能成为脱贫攻坚战中坚强的战斗堡垒。
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文化导人向善,文化启迪心智,脱贫攻坚脱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更该脱的是精神的匮乏。
“脑袋富起来,腰包才能鼓起来”,话糙理不糙,扶贫不仅要输血,亦要造血,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承担着扶智和扶志的造血功能,更是创新新型农村治理以及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脱贫攻坚至今日,乡村文化院坝、文化广播、农家书屋等,使群众树立文化的自信。明理才能知意,才能激发他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所以,推进基层文化治理,积极开展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宣传,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完善农村基础文化娱乐设施,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注入文化的力量。
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古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才能使群众安心发展产业,用双手创造财富,脱贫致富奔小康。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就必须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依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深入推进“枫桥经验”在实践中的应用,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只要将脱贫攻坚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基层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矛盾纠纷,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平安与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就能加快建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那么,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能举目可触。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离不开基层治理坚实的地基。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基层,受用于基层。优化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活力,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使基层治理与脱贫攻坚聚合力、添动力,全面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营山县委组织部 司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