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暴跌双重影响,石油行业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从集团公司到基层一线,正面临一场“严冬”大考。
如何理解,怎么做,如何变“熬冬”为“冬训”?川中油气矿南广采油气作业区紧盯形势目标,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汇集全员合力共克时艰。强化开源节流,突出效益导向,深挖内部潜力,积极探索缓解成本压力、提升经营效果、人员优化塑形提素的有效举措,掀起了“全员参与、过程降本、全方位增效”热潮。让提质增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争当提质增效先锋、个个争做节约挖潜战士。
作业区人员优化、素质提升只是作业区提质增效工作中一个缩影,而多措并举才能激发全员活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断提升作业区整体“软实力”。
内训外送,内提素质。以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为重要抓手,作业区本着“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员开展多次“练内功”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培训课程载体,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来自莲池中心站的杜雨馨在参加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培训时这样说道:“我在西38井上班接触数字化管理平台较晚,存在很多疑问和不熟悉的情况,到场学习机会很宝贵,听取讲解不仅补充了理论‘空白区’,而且现场操演练习更加深了我的印象,对信息化知识掌握得更多了。”针对含硫气田开发管理、人员操控零经验,今年4月,作业区花精力、下本钱,积极与磨溪项目部对接交流合作,将现有人员分批次抽调到培训现场,开展2个月的驻井跟班学习,分别从安全管控、日常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内容进行素质提升培训。
转变观念,外塑形象。孤“站”枯“井”,数目多、分布散、路程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直是困扰在老区管理上的大难题。自作业区整合后,新成立的5个中心站将原有分散的人员集聚收拢,在打造特色中心井站文化和人员融合上下功夫、转观念。一中心站站长深刻感触地说:“班组增员添活力,人员中控和巡线分班,各司其职。以前维护保养一个站需要花上两个整天,因为接送单井看守人员,时间大多数就浪费在路上。现在人员收拢,明确分工,缩短了干活进度,提升了效率。”作业区共青团委积极号召青年员工,要塑造井站迎检礼仪及“窗口”形象,展示作业区整体良好素质。从场站讲解、班组文化解说、信息化介绍演示、日常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培训。此次参加人员不仅规范了迎检讲解的仪表仪态,对整个迎检流程有了全新认识和理解。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作业区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但又一道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的难题,摆在了领导班子面前。作业区党委围绕“工作绩效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考核机制,稳步推行全员岗位写实及评价考核。按照生产技术办公室率先试点、各办公室积极跟进、中心井站全面推行的“三步走”方式,稳步实施,精心编制岗位系数及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将工作价值量的高低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明确考核目的,细化岗位责任分工、系数核定标准、考核运用等5项内容,推行岗位等级考核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精细化考核推动精细管理。
按下提质增效攻坚“快捷键”,跑出 “加速度”,南广作业区全员在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在工作上齐心协力、聚力创效、聚焦提效,全力迎战“严冬”大考,力争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