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社区民警”罗小波
群众身边的“百科”民警
今年36岁的罗小波,是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汉仙桥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2009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他一直坚守在基层第一线,扎根社区,心系群众,曾先后评为游仙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两次被评为游仙区分局优秀社区民警,6次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受到个人嘉奖。
人少事多巧管理
罗小波到汉仙桥派出所工作前,一直在新桥派出所云凤中心警务室当社区民警。
云凤镇,幅员30平方公里,14000余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8000余人,而云凤中心警务室只有一名警察和一名辅警。想要开展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只有另辟蹊径让辖区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建立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确立工作思路后,罗小波带着一名辅警开始“迈开腿”——对云凤镇的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开始情况摸底;“张开嘴”——走访辖区重点行业场所负责人、商铺经营者。
罗小波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新要求,全面推动信息采集融合,着力构建智慧型社区(农村)警务网格,充分贯彻分局党委提出的“科技游仙、智慧公安”的理念。他建立了云凤中心警务室微信工作群、治安防范情报信息群,并通过这两个微信群的建立和高频使用,让辖区群众和警务室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
利用这两个微信工作群,罗小波一方面广泛收集各类情报信息,加以研判;另一方面根据治安形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辖区群众做好多方面的安全防范。他在社区制作悬挂社区(驻村)民警、辅警、网格员公示牌,让居民通过扫码二维码入群即可和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在线交流,大大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罗小波充分使用给社区民警每年拨付的工作经费,有效激发辖区信息员、网格员、巡防队员扎根乡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渐渐地辖区商铺店主都主动投入到夜间巡逻工作中来了,治安巡逻队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每到冬季盗窃案高发时段,他就带领这些义务巡防队员夜间定点守防,流动巡防,使辖区盗窃案件发案数呈断崖式下降,有力地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辖区平安了,群众高兴了,满意度就上升了,群众参与热情就高了,辖区就更好管理了。
任社区民警10年以来,在辖区居民的支持配合下,他和同事一道抓获违法人员100余人,其中30余人被判处刑罚,60余人被行政拘留,破获刑事案件80余起,治安案件70余起,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夯实基础解难题
罗小波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全面推行社区(驻村)民警和网格员“服务宣教联动、基础信息联采、特殊群体联管、矛盾纠纷联调、社区平安联建”的“五联”协作工作模式。并借社会综治力量联合走访辖区居民,管控重点人员,有效打破以往“门难进、面难见、事难管”的工作困境。在党委、政府和村社干部的支持下,建起了社区(农村)义务巡逻队伍,优化平安联创新机制,社区(农村)网格人员组团上门入户宣传安全防范工作,发放宣传资料,联合上门开展防范提示,压降案件工作成效斐然。
此外,他还建立了新型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发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共计发展36名治安信息员、延伸感知触角,解决公安机关单兵作战的尴尬局面,促进了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
在服务社区群众的同时,他将情报搜集触角向微信群延伸,有效扩展情报来源,强化情报收集。截至目前,微信群上报有价值的情报信息100余条,及时发现收集群体纠纷等敏感问题,尤其是在对几起涉及瀑电移民群体性事件中,为公安机关的及时预警和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应对发挥出巨大作用。
特别是在全省“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云凤警务室警民联动共采信息。及时将采集的数据分类做相应处理后,进行数据入库,率先在全局范围内完成工作任务,并在省厅、市局和分局的每次抽查中准确率均达100%,通过“一标三实”采集,社区户情熟悉率达到95%以上。在“一标三实”工作采集中,做到见人、见房,不漏一间房,不漏一个人,挨家挨户走访登记、照相。白天采集,晚上录入,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繁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在枯燥的工作中寻找快乐。
甘为人民服好务
罗小波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积极向身边同事学习、探讨,向业务部门专家请教。
“我准备开一个食品加工厂,需要办哪些手续?”
“我是外地人,在这里做生意,如何办理居住证?”
“我一个朋友借钱不还,没有借条,怎么办?”
各式各样的问题,每当听到时,他就会想到:这是人民群众相信我,才会向我咨询,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认可。
带着群众的信任,他一次次向不同的人、不同的主管部门咨询,耐心地给每一个人详细解答。由于他懂得多,有不少年轻人给他取了个雅称——云凤“大百科”。
感情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得到升华,工作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开展。
他对群众的一次次热心帮助,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与他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