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区治理三重奏 为大邑铺就“幸福”底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9-09-05 15:11:08 编辑:刘映红 点击:
  大邑董场镇,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青霞镇洞口社区,小区里再也没有曾经的脏乱和争吵,取而代之的,是邻里间亲切的招呼与热心的互助;不远处,青霞镇分水社区的幸福讲堂刚刚开课,乡亲们聚在一起,琢磨着该如何让自家的产业再上新台阶……行走大邑,每一个微小的社区都洋溢着笑容,充满了活力。
 
  贯彻落实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深入推进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大邑县按照“需求导向试点先行、协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原则,将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手法和机制融入不同类型社区,以社区规划专业化、空间设计亲民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社区化、服务内容项目化、项目运营社会化“六化建设”工作法,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全面深入开展。
 
  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引入20余支社区规划师团队,按照“社区景区化”标准实施社区“微更新”,一批高颜值、有温度、治理成效明显的示范社区一一呈现,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发展的热度、治理的力度、变化的深度、工作的温度。“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初步实现,大邑社区治理成果凸显。
 
  发展正当其时,治理永无止境。成都提出,要着力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深刻变革。大邑结合当地实际,在全国率先成立“两院一校”(成都锦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学院、成都蓉创城乡社区空间美学研究院、大邑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培训学校),不断丰富社区发展治理思想理念和技术手段,将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探索出安置小区由乱到治、自然村落新貌焕发、文创社区产村融合等“六社分治”路径,为大邑铺就“幸福”底色。

 
  力度
 
  多方共建 凝聚破茧新生的强大合力
 
  8月20日,大邑县董场镇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项目核心区里一派忙碌景象。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的膳食博物馆即将落成,传统的川西小院将完成一次华丽转身,成为大美田园中一处承载乡愁的美丽作品。
 
  这只是大邑董场在新时代破茧新生的一处缩影。改变,始于模式之变。“不只是将项目落到当地,而是以‘产景相融、产旅一体、产村互动’为基本思路,深挖区域农耕文化,做强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主题民宿、农博体验和康养基地,打造农业公园,深度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吸引产业、人才扎根乡村振兴。”董场镇党委书记幸章跃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采取市场化方式,董场整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生态水乡为基底,保护水系和林盘肌理,在祥和村建设7个川西林盘聚落,安置群众992户2908人,集中居住度达90%。同时积极开展“整田、护林、理水、改院”行动,对辖区内铁溪河、瓦子河、石头堰等主干河流进行整治,保护和提升西江河水系,再造活态村落。
 
  引入朗基尚善公司开发建设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总面积为10.81平方公里,拟投资20亿元。未来的董场,10公里长的绿道花海环线将院落、村落、大地景观、主题民宿等连接起来,重构“林在田中、田在林中”美丽川西乡村田园形态。
 
  改变不止于此。全新的乡村业态,筑巢引来金凤凰。如今的董场,依托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项目,引来农科院团队、日本隗研吾设计团队等高级人才。同时,依托流动党组织,成立农创协会,开展各类培训和项目推介会议,鼓励优秀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为董场发展注入新动力。探索出“租金+红利”双重保障促增收,农民土地流转租金的70%作为保底收入,30%作为股金入股。每年解决就地务工400人次,亩平增加110元。
 
  在大邑,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还不止于此。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全县发动机关党员和驻区单位党员2000余名到社区报到,认领社区服务项目3500个下沉部门力量,鼓励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企业家协会、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主体参与社区建设。

 
  热度
 
  协同共治 打造“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机制
 
  “按照大家的意见,大家这个月底前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空出来的地方,我们用来打造微田园,既美化环境,也方便大家。同意的请举手!”近日,大邑县青霞镇洞口社区的坝子上,一场热闹的坝坝会正在举行。社区党支部书记胥敏话刚落音,参会的38名居民代表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像这样的坝坝会,洞口社区每周都会举行一场。面对各种实际问题,积极征求、收集居民意见,大家一起协商解决,在洞口,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正越来越高。
 
  洞口社区小区属于“5.12”土地整理和恒悦项目拆迁安置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人员部分属于洞口社区,部分属于仙合村。针对多头管理,洞口社区和仙合村干部充分讨论后明确各自分管范围,两个网格既分家又配合,会议一起开、活动一起搞,分工不分家。社区建立“邻里一家亲”微信群,网格员、村干部动员每户至少一人入群,群众、异地务工群众均能及时了解社区动态、获取服务信息、咨询办事政策,群众办事不走“冤枉路”。
 
  如今,探索成效得到印证。昔日的问题社区变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社区。居民主动认领社区里84块“微菜园”、23个“微绿地”,离退休干部、在外经商人士还组建起23人的乡贤理事会,主动为居民排忧解难。
 
  在党建引领下为群众赋能,不断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以居民为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模式,大邑不少地方都和洞口社区一样,探索出一套“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
 
  微菜园认领、院落坝坝会、老物件捐献……在大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县生根发芽,“众筹”街区、停车场、微文化馆,永远留住乡愁记忆,打造居民生活同一个“家”。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及社区保障资金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引导驻区单位(企业)、各类社会力量到社区认领服务项目,指导社区居民和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微项目”,形成权责清晰、各尽其能、协同发展的局面。

 
  温度
 
  成果共享 构筑和谐温馨的幸福家园
 
  霓裳、木马、清茶、雕花、蜜蜡、土布、古玩、佛珠……7月27日,星期六,大邑县青霞镇分水村又热闹起来。每月最后一个周六,是当地幸福公社的社员们最喜欢的“幸福摊摊”,各色的小物件,以物易物的方式售卖,往来交换间,邻里间的关系更加亲近。
 
  这里还有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开创“设计+产业+农业”全新模式:从包装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农产品变成高端伴手礼,全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属性和品牌优势。100多位手工匠人和非遗传人,使这里成为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匠人村,孵化出包含非遗传承、手工文创、音乐、微电影、乡村改造、现代农业、儿童教育等在内的系列产品。
 
  刺绣大赛、木艺大赛、手绘地图大赛、戏剧节、音乐节、幸福创意集市、幸福千家茶席……小小的乡村如今还承载起景区、孵化器、共享学堂等多项功能。公社每周举办幸福讲堂,邀请创业大咖、城市人才下乡讲课,带动农民创业,让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学习;建设了雨花斋免费素食中心,当地村民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介入,提供蔬菜大米,参与义工,学习传统文化;每月有茶席大赛、坝坝宴,共聚一堂其乐融融。亲近自然、乡土情调、青山绿水、传统文化、熟人社会等,在这里,“幸福”是每个人的切身体会。
 
  社区治理,不仅要改变乡村面貌,更要注入人文基因,以文化促和谐,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节、书香活动等在大邑连续开展,因地制宜实施“微创新”正让这样的“幸福”社区遍地开花。同时,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商业化逻辑,通过实施老旧院落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五大行动”项目,城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当地已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老旧院落改造44个、城中村改造444户,率先在全市启动全域院落治理提升,计划五年完成627个院落治理提升工作。实施背街小巷整治38条,新增1.3公里市政街巷通道建设,实施15公里街区街巷 “微循环” 功能提升,建成17个“小游园、微绿地”。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以大邑沙渠镇为代表的“无讼社区”诉源治理机制,推动法治服务向社区延伸与社区自治、德治融合,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是“枫桥经验”在现代社会的深化和发展。诉源治理、民主协商等社区治理机制,治去的不仅是曾经的顽疾,更带来全新的面貌与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