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道歉了,然后呢?

来源:凤凰网四川综合 时间:2018-04-15 10:31:09 编辑:李玉洁 点击:
   美国当地时间4月10日至11日,脸书创始人、CEO扎克伯格作为唯一证人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的听证会。

这场听证会是Facebook生死攸关的一战。扎克伯格换上一身西装,被媒体讥笑为“I’m sorry suit”。面对早已围堵在自己眼前的“长枪短炮”,他看起来坦然镇定。接下来的十小时内,他将接受来自44名参议员的质询。

此前,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利用调查APP,在未经Facebook用户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收集和利用了8700万Facebook用户的隐私数据,并将之运用在川普2016年的总统竞选中,更有进一步质疑其后果影响了英国脱欧。

从3月16日起,脸书股价短期内最大跌幅达到了13.52%,市值一度蒸发了750亿美元。

10日听证会先致歉:是我的错

一举挽回206亿美元市值

在4月10日的听证会上,扎克伯格首先宣读了一份文字版的证词。扎克伯格揽下了此次事件的责任,声称自己真的错了:

我们未能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是我的错,我很抱歉。我创立了脸书,并负责它的运营,我对当前发生的一切负有责任。四年前,脸书就已经开始采取重要举措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但是我们还是犯了错误,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依照听证会程序,扎克伯格在做完陈述后,就要依次回答每位国会议员的问题。或者说,是“接受44位参议员的轮番轰炸”。

在当天议员提出的刁难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来自来自佛罗里达州民主党参议员Nelson 对扎克伯格的提问:

我是不是要给你钱,Facebook才能不泄露我自己的信息?

针对这个问题,扎克伯格的回应是,强调Facebook 给用户提供的都是跟用户生活相关的广告,不会有与用户不相关的广告出现。他还表示,在Facebook上,用户们有绝对的控制权来决定自己分享的信息可见的人群。

来自康州民主党参议员Blumenthal 提问道:“从2006年你到国会道歉,为什么你今天还在道歉?”

与此同时,这位议员还让助手展示了扎克伯格自2006年以来的道歉语录。

据了解,2006年,扎克伯格第一次公众道歉是在Facebook 发布新闻信息流“News Feed”功能,这被认为很可能成为跟踪狂(stalker)的工具;2007年,扎克伯格再次道歉,缘由是Facebook 一款名为Beacon 的工具会向用户提供他们朋友们的购物信息;2011年,扎克伯格又因Facebook 在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隐私侵犯问题达成和解后道歉。

参议员Nelson进一步追问: “那你这一次的道歉,与以往有何不同?” 

扎克伯格回答:Facebook 之前只专注于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各种工具,而没有意识到有人会利用这些工具作恶。这是我们错了,现在我们要改进,我们要更关注并治理Facebook 上的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同时不让恶势力利用用户的信息而左右他们的意见。

来自加州女议员Feinstein 问扎克伯格:“你如何惩罚这些恶势力?

扎克伯格提到, Facebook 将会移除这些用户的账户,禁止这些用户继续使用Facebook。目前,Facebook已经成功禁止了270个美国恶意用户,和470个俄国虚假账户。

而针对议员担心的俄罗斯和其他外国势力可能利用脸书去影响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扎克伯格则做出了保证:Facebook正在与特别律师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合作,配合调查俄罗斯干扰美国大选一事。

2018年是全球各地选举年,包括美国、印度和巴西。据说,Facebook已经部署新的人工智能工具,更好地识别虚假账户,防止外国势力干扰选举。

4月10日的听证会对于Facebook来说起到了积极的效果。Facebook股价昨天也大涨4.50%,一举挽回2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4亿元)市值。

11日听证会:质询升级

扎克伯格声称不会改变商业模式

在当地时间4月11日,扎克伯格继续迎来第二场听证会。媒体称,这一次要比10日的那场严酷得多。

在这场听证会上,扎克伯格照例对Facebook 如今的处境和问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他称公司确实没有在隐私问题上做到最好。也许是基于第一场良好表现给自己带来的信心,扎克伯格向议员们表示:你们有权向我提出尖锐的问题。

接下来的五个小时,议员们如愿对扎克伯格进行了疯狂“碾压”。气氛比10日要严厉紧绷许多,扎克伯格的讲述还被屡屡打断,议员们将质询的重点放在了隐私问题上,还不时地将垄断、威胁国家等犀利指责加诸于他。

民主党人Anna Eshoo说,她有一系列的“是或否”问题,希望扎克伯格快速回答。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你是否有道德责任,运行一个能保护美国民主的平台?”

扎克伯格停顿了一下,回答:“议员女士,是的。”这是一个直接正面的回答。

Eshoo接着问:“你会为了保护隐私权而改变你们的商业模式吗?”

这个问题扎克伯格没能用直接的“是或否”回答。他回复道:“议员女士,我不太知道(改变商业模式)那意味着什么。

在回答Anna Eshoo的提问时,扎克伯格确认,他自己的数据也被恶意的第三方出售了。Facebook方面拒绝确认这个恶意第三方就是此前被指控泄露大量Facebook数据的Cambridge Analytica(剑桥分析)。此外,扎克伯格不止一次表示,对其他公司的调查尚未结束。

一位议员问到,是否会起诉Kogan 和Cambridge Analytica, 扎克伯格回答道,公司正在考虑这一可能。

此外,扎克伯格还不断被问及Facebook如何在用户上网时收集他们的数据,他们是否有用户的账号并登录?他还被问及Facebook如何按照用户访问的网站存储数据,是否建立了所谓的“影子账号”(shadow profiles),也就是为那些尚未创建Facebook账号或者已放弃Facebook账号的人创建的账号。

扎克伯格的回答是:“即便某些人不登录,我们也能追踪到特定信息,例如他们访问了多少页面,这是一项安全措施”;其次,网上追踪用户行为也是为了精准投放广告。他声称收集信息是为了让广告与用户更加关联,用户可以选择定向关闭广告的功能。

扎克伯格还表示,他对“影子账户”并不了解,因此无法回答Facebook从普通用户或者非用户身上收集了多少数据。

总的来说,扎克伯格针对此次事件提出了几点整改措施:

1. 用户对他们在Facebook上发布的所有内容拥有所有权,可以全权决定这些内容是否分享以及怎样分享;

2. 用户删除Facebook账户之后,Facebook会尽快清除用户此前的内容和数据;

3. Facebook会采取严格措施,避免此前的第三方开发者滥用和转售用户数据。

但最终,扎克伯克还是强调:用户可以调整自己的隐私设置和数据分享权限,但是Facebook的广告模式不会改变,基于用户兴趣大数据的精准定位营销是社交网站的独有优势,也是Facebook赖以生存的营收来源。

尽管一些关键的问题仍旧悬而未决,但是市场对扎克伯格近10小时鏖战的表现给予了正面回应。本周二Facebook收涨4.5%,创下近两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本周三(4月11日),Facebook股价在听证会之初还下跌0.4%,但此后回涨,在三大美股股指集体收跌的形势下,最终收涨0.78%。

质询结束了

信息隐私保护将走向何方

十个小时的质询结束了,有分析认为,扎克伯格此次在国会上表现出来的谦逊,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美国监管的反垄断对象。从这次扎克伯格诚挚的道歉,到这两天以来的表现,或许他暂时可以不用担心Facebook遭遇反垄断调查,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终止执掌这家社交网络巨头。

而对于广大的吃瓜群众来说,更关心的还是那个终极问题: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在本次事件后,也许Facebook的团队会在监管的压力下更加严格地保护用户数据,但这并不会改变精准推送的模式,更不会改变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的个人信息留痕与被掌握的大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褚荣伟指出: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是:我们似乎完全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来帮助我们找到隐私保护与生活便利之间的平衡。而法律的缓慢推进,似乎让隐私保护更显艰难。而对于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来说,它们既想要利用从消费者那里收集来的数据获得更多的收益,又不得不摆出注重隐私的姿态来拓展更大的市场。

他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很多决定受算法支配,企业的价值观与商业伦理变得越发重要。我们需要在技术的世界中讨论意义、道德和价值,而不是幼稚地认为“它就个算法”。

在以扎克伯格创建Facebook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社交网络》结尾处,律师对年轻的天才少年扎克伯格说:“这不过是你的企业飞跑超速的一张罚单而已。”

而8年后,Facebook的信息泄露事件比电影更具有戏剧性。大数据时代下,信息隐私如何变成了无形的武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行动,甚至改变着人类的世界与未来。这样一种随时失控的技术和机制下,扎克伯格自己也是受控、被裹挟的那一个。

有趣的是,在听证会上,一位调皮的参议员问扎克伯格:你和你的朋友们从大学宿舍一路走到现在,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这些故事只会在美国实现。对吧?

扎克伯格回答:大多数这样的故事都发生在美国,但是在中国也有非常强的互联网企业。参议员笑着说:面对这个问题,你只要回答“是的”就好。拜托,我是在帮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全场一片欢笑。

希望中国那些非常强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吸取小扎的教训,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愿看到这场风波的中国版本。

作者:曾菁

(本文信息来源:华尔街见闻、每日经济新闻、虎嗅网、36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