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记者 石小宏 徐虹
2月2日,一场拜师仪式在茂县人民医院举行,该院15位医护人员向简阳市人民医院前来支援的5位医生戴羌红、敬咂酒。5位师父也向徒弟们赠送了专业书籍,为他们戴上听诊器,嘱咐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
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是群众治好病的关键。去年12月14日,省卫生计生委创新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旨在传知识、帮机构、带徒弟,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人才队伍,这是我省健康扶贫新的着力点。
各级医疗机构迅速行动起来。新年伊始,省骨科医院的9名医务人员奔赴宣汉县、松潘县,攀枝花市中心医院10名专家来到木里县,内江市50名医务人员分赴17个贫困县的19个医疗机构……一支支队伍来到受援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建设助力。
A 师带徒
打造合格的本土医生
1月8日,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张红民来到理县通化乡卫生院的第一天,便与该院签订了“师带徒”协议,还制定了今年卫生院的教学和村医培训计划,“除了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更重要的是培养合格的本土医生,让他们今后能独当一面。”
1月17日,桃坪镇的周学兵来到通化乡卫生院,他左脚第四脚趾红肿疼痛已4天,患处形成甲下脓肿。张红民带着徒弟于凡,经局部麻醉后为周学兵进行拔除趾甲手术,并指导于凡进行伤口包扎。“经过老师多次指导,现在可以自己完成拔甲手术了。”于凡很兴奋。
1月12日,在丹巴县人民医院,任真(化名)成为当地第一位腹腔镜下输卵管结扎术的受益者。为她做手术的是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丹巴县的康丽萍主治医师。不少当地育龄女性选择输卵管结扎术避孕,手术创伤大、伤口恢复慢,康丽萍想到采用腹腔镜结扎,既减少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又减少抗菌素使用。她了解到医院有腹腔镜手术器械,科室成员也有进修学习腹腔镜的基础,便组织科室医生学习腹腔镜手术相关知识。任真的手术很顺利,也让当地医生“零距离”体验了手术过程,“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3月6日,成都第一人民医院“传帮带”驻雷波县医疗队队员谭翠霞、唐昊、罗扬来到乌角村、特门村义诊,同来的还有他们的徒弟。他们为当地群众诊病、测血糖、打B超,开展艾灸、推拿等中医诊疗,谭翠霞手把手指导徒弟石小敏操作。三天义诊下来,徒弟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医技。
B 治急症
这里的患者需要我们
从城市来到贫困地区,对口支援队员们思考着,如何把医疗经验留下来,把技能传给徒弟,尽快提升受援医疗机构的水平。
今年春节,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色达县医院医疗队队长向清平和队员姚佐懿留守色达县医院,“这样的春节更值得回味。”
大年三十,他们查房后,与当地值班医生一道准备团年饭,与当地群众一起跳锅庄。正在互相拜年时,一名手掌骨断裂病人被送到医院,姚佐懿立即为患者检查治疗。春节期间,他们收治了急性胰腺炎、全面部烧伤等几例急症病人,越发感受到,这里医疗条件有限,医生队伍缺乏,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两位医生与家人视频交流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里的患者需要我们。”
3月16日一早,胡智璞与两个当地徒弟在得荣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病房查房,并为徒弟讲解患者治疗方案的缘由。作为成都市青羊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主治医师,胡智璞来到得荣县对口支援已一年多了,只有重大节日才回家。“我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家。”胡智璞还与成都的爱心团队联系,为藏区贫困群众筹集常用药品和衣物。周末,她和医疗组走村串户开展义诊,“虽然我们送的衣物不是最新的,我们的技术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一定要把爱心送到。”一次,她因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炎急性发作疼痛不已,当时医院需急诊手术的患者不少,她拔掉输液针头便加入医疗队伍中。
C 传帮带
创新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新路径
“‘传帮带’工程创新贫困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办法,将对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补充。”省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士表示,这项帮扶行动建立起稳定的结对关系,实施师带徒、远程诊疗指导、远程教学等,力争到2020年,贫困地区本土医疗卫生人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群众最担心的是医生的医技能力,‘传帮带’工程通过师带徒等举措,将起到良好的人才促进作用。”巴中市恩阳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说。
“传帮带”工程,“传”的是知识技能,采取临床进修、过程教学、专项培训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县乡两级本土人才学历、职称、执业资本、岗位技能等四项职业素质。“帮”就是帮机构、帮学科,采取技术团队下沉、学科团队下沉、管理团队下沉等方式,促进州县两级机构和中心卫生院达标上等级,学科得到发展。“带”就是带个人、带团队,采取师带徒、远程诊疗、质量审查等方式,使帮带对象尽快成长成才。
为杜绝走过场,省卫生计生委对“传帮带”工程提出明确目标,每年为贫困地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50名、合格村医达标培训7000名,到2020年实现“一乡一全科”“一村一医”目标。师带徒行动,原则上医疗机构至少一带三、妇幼机构至少一带二、疾控和监督机构至少一带一,中心卫生院至少一带二,确保三年内覆盖主要科室(专业)及人员;重点培养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识别转诊、传染病监测处置等能力。
原标题:打造一支有能力的本土医疗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