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媒体关注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四川推介会。 本报记者 田为 摄
现场
会场近400个位置座无虚席,就连门口、过道都站满了人
□本报记者 朱雪黎
“这么多人?”8月22日,走进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四川推介会现场,香港冠忠巴士集团中国业务总监郑敬凯“吓了一跳”。
不仅会场近400个位置座无虚席,就连门口、过道都站满了人。郑敬凯告诉记者,尽管每年都会在香港参加各类推介会,但这样的热度,他还是第一次碰到。
同样惊讶于现场火爆程度的还有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推介会正值夏季休假期,按理不会出现太多外宾,但他依然在现场看到了30多名外国驻港总领事或总领馆的代表,以及10余家外国商会代表等。
热度也体现在签约项目上。推介会上,26个项目集体签约,签约金额204亿美元。项目中,不仅有投资四川和香港的项目,更不乏川港合作投资境外的项目。为何这场推介会会如此“热”?
机遇叠加 港商看好四川
“在四川增资10亿元,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更多。”推介会间隙,香港“80后”商界精英、新风天域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吴启楠被记者团团围住。如此受关注,也因为另一位名人——新风天域联合创始人兼集团董事长梁锦松。“增资10亿元”就是梁锦松10几天前在成都放出的“口风”。
10亿元将投向何处?吴启楠介绍说,“主要是建设医院。”他说,除在成都东客站全力打造超过400张病床的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外,还将在成都市打造一所老年病专科医院,病床数将超1000张。
将新合作总部设在四川成都,吴启楠看好的是“一带一路”新机遇,以及四川“向西开放新前沿”的优势与基础。
借助四川打开向西发展新通道,也是郑敬凯的选择。他的公司是香港知名的巴士运营企业,这几年,公司开始进军内地旅游业。在四川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阿坝州理县的毕棚沟旅游开发。每一两个月就会去一次四川的他,近期在天府新区新买了写字楼作办事处。
取长补短 合作空间更大
“香港22000辆燃油冷链物流车面临的难题,有可能被来自四川的新产品破解。”签约现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汽车零部件研究及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及发展经理司徒立新感慨道。
提倡节能环保,香港规定停车3分钟必须熄火,这项规定对从事冷链运输的相关人员是一个考验。“卸货时间长,一熄火,制冷就会受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司徒立新曾多方求索。调研中,四川德阳东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铝空新能源电池冷藏物流卡车引起他的注意。“新能源做冷链卡车,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家之一。”此次推介会上,双方正式签约,将联合投资铝空气电池动力电动冷藏物流卡车,以及用于电动车充电的铝空气电池移动快速充电站项目。
“最快年底,首批产品就将在香港试跑。”德阳东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运营总裁吕解国表示,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是合作的初衷。
本次推介会上,川港合作新空间也进一步明确。“五大领域,空间无限”,川港嘉宾达成共识。
看“一带一路”,川港两地将共筑“一带一路”空中陆上走廊,香港作为四川走向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也将进一步强化。看自贸区建设,四川也将学习香港成功经验,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体系。看金融服务,四川将吸引更多香港金融机构到川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川企在香港上市融资、参与国际并购和开展国际化经营等。看旅游合作,两地将联手打造世界旅游重要目的地和国际旅游超级中转站。看人文交流,川港将深入开展“青年人才交流计划”,共同保护大熊猫,加强教育、医疗合作,推动音乐、文化等产业合作。
(本报香港8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