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击
环境监察执法不留盲区
□本报记者 殷鹏
透过省环保厅公布的十起整治“散乱污”环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能看到当前我省整治“散乱污”企业的哪些难点和重点呢?关于“散乱污”企业的环境监察执法,如何才能不留盲区呢?让我们通过点击分析三个典型案例,来感受我省治理“散乱污”企业的力度与思路。
设暗沟偷排养殖粪便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
长远之策:对畜禽养殖污染,严格落实乡镇、村社的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并形成部门联合监管的格局。
【回放】今年4月21日,崇州市环境保护局在现场检查时,发现刘加怀养殖场雨水沟内有大量的养殖粪便。雨水沟的尽头安装了可以活动的闸板,把闸板取开之后,养殖粪便通过预先埋设的暗沟排入当地河渠。经崇州市环境监测站对排放废水的取样监测,其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均超过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崇州市环境保护局已于2017年4月26日将案件移送崇州市公安局。
【点评】“目前,面广量大的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已经成为农业污染减排的重要课题。”省环保厅督察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本次省级环保督察发现我省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大多无污染治理设施,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厌氧处理,不能严格做到达标排放。有的养殖场距离水源地或江河湖等环境敏感点较近,给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接下来,应严格落实乡镇、村社的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由农业部门加大对畜禽养殖废水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的指导力度,形成部门联合监管的格局。
废气废水污染环境塑料加工厂被关闭
长远之策:在严格依法依规关停违法废旧塑料加工厂的同时,积极排查,摸清底数。
【回放】2016年12月16日,彭州市综合执法局、市环保局、丽春镇政府对彭州市丽春镇代氏塑料加工厂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厂污水处理站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蒲阳河。彭州市环境保护局对该厂违法行为处以10万元的罚款。彭州市公安局对该厂经营者代借良处以行政拘留。彭州市举一反三,近期,对全市34处非法塑料颗粒加工厂实施了关闭。
【点评】“塑料加工厂投资较小,工艺简单,因此数量增长较快,而这些废旧小塑料加工厂绝大多数没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也很少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直排,气味刺鼻,对水体和土壤破坏严重。”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建议,在严格依法依规关停违法废旧塑料加工厂的同时,各镇(街道)应切实落实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环境监管职责,积极排查,摸清底数。
电镀加工点直排废水涉嫌刑事犯罪
长远之策:对此类性质恶劣的违法排污案件,要动真碰硬,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回放】2017年4月5日,绵阳市三台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对刘书君电镀加工点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加工点生产废水通过原有厂房地下排水管直接排放,致加工点西侧山坡下浅沟和西侧商品砼搅拌站地面积存有浅黄色水体。监测人员立即采样检测,发现该加工点生产废水中总铬和总锌超出排放标准。据此,三台县环境保护局对该加工点进行了查封,罚款25.8万元。因涉嫌刑事犯罪,该案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点评】省环保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合法合规处理电镀废水并持续达标排放,需支出较高成本,为争取更大利润空间,一些电镀作坊不配置相关污染治理措施,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生产废水。监测结果表明,此类违规电镀作坊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或土壤,严重污染环境,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对此类性质恶劣的违法排污案件,特别是屡查屡犯的违法行为,要动真碰硬,发现一起打击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