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大漆造物 彝家神韵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5-14 17:11:29 编辑:张夏桐 点击: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来自四川省喜德县、贵州省大方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选用优质杜鹃木、酸枝木、樟木等为原料,经过锯、刨、磨、粘等工序,然后在器形表面精心漆绘图案纹饰最后完成一件漆器。
2008年6月7日,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一件漆器的制作工序繁多,且漆器使用的涂料、绘笔也是“独属漆器制作”的。
彝族漆器的制作有40多道流程,每两道工序之间有严格的时间间隔,少则十天半月之隔,多则一年半载之隔,比如,从砍伐木料到制作粗胚需要有半年之隔,从深埋到制作细胚需要有百日之隔。如果严格按照传统制作要求来制作彝族漆器的话,每一件漆器的形成是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而彝族漆器的发展也分了几个阶段,其中萌芽阶段据“凉山彝族吉伍工艺世家”记载,公元1616年,在今喜德县东北部的勒俄来呷(地名)居住着吉伍家的祖先吉史、阿布、布叁三代人,从吉史只是加工一些简单的木制用品,到后来慢慢地加工较为复杂的毕莫(祭司)作法事时用的法具,再到后来又把伍曲制作成一条龙的图形,阿布、布叁也跟随吉史学起了木制漆器的制作。但那时制作流程简单,也没有发现涂料,所以木制漆器只是处于萌芽状态。
漆器涂料的发现是有一天吉伍在砍伐树木时,发现砍口上滴下的黑色液体洗不干净、擦不干净,而且滴到的地方表面还能很光滑,便砍了一些带回家,边砍边让黑色液体滴在粗糙的木制用品上,这样这些木制用品不但表面光滑,而且比之前还更耐用了。兄弟三人便将这种黑色液体收集起来(即生漆,他们所砍的树就是漆树),让自己所产的木制器具都涂上黑漆。从这以后,虽然还没有图案,但涂上黑漆后的木制漆器有了经久耐用、朴实大方等特点,这使彝族木制漆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绘笔的产生是在公元1766年,吉伍世家的阿必把只涂了生漆的家用木器用手指叠加画上红色或黄色的各种线条,发现这样的视觉效果比原来好看多了,所发展到吉布这代,就产生了专门的绘笔。
彝族漆器发展到现在,样式众多、图画精美,而且实用性也很强。
彝族漆器每一种产品的工序、形状、纹饰、图案和用途都是比较固定和规范的,比如彝族漆器的主要花纹有牛目纹、鸡冠纹、鱼刺纹、蕨芨纹等,其中牛目纹只能漆绘在木钵和矮脚盘上。颜料的漆绘也非常讲究,用优质竹木片、细麻绳和山羊的胡须制作绘笔,会按照黑—黄—红的顺序上色,而且在彝族漆器的漆绘工艺中,所有的线条都不曾借助于尺子、圆规等工具,全凭手上功夫完成,最终制成成精美大方、造型多样的漆器。
每一个漆器的纹饰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每一种产品的造型和色调也都独具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工艺美术价值。
彝族漆器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价值,在使用上涉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有的用于三餐,有的用于喝水饮酒,有的用于宗教活动,有的用于军家兵器,有的用于婚丧嫁娶等,纯粹的工艺品和装饰品较少。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一项古老的技艺,它一直伴着彝族历史的发展,在众多的彝族历史文物上也都有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体现,在彝族创世史诗、毕摩典籍、彝族传统民歌等中还有对彝族漆器的说唱和赞美,因此,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也有重要的价值。
彝族漆器的纹饰都源于自然,有体现大自然、动物、植物的纹饰,也有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文饰,图案多以日月星辰、山河树木、花鸟蛇虫、飞禽走兽及生活用具为素材,以抽象化、艺术化、规则化的手法,在胎体上再现大自然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
彝族漆器具有做工精致、造型多样、美观大方、笔法细腻、通体绘纹、繁简相宜、色泽对比强烈、主次位置得当的特点;还有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不变形、不易裂、不脱漆的性能;华贵,绚丽的纹饰和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生于1953年5月1日。对于吉伍巫且来说,漆器工艺是他的全部生命,体现了他人生价值的同时,这座友谊的桥梁,也让他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各类专家、名人。吉伍巫且用灵心描图,用巧手绘色,他执着的一生为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赞歌;这只矫健的雄鹰从凉山起飞,飞向蓝天,飞向世界,他正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门不断阔步迈进。